之前也做过很多调研,不过没有那么详细。
今年的夏天,一个叫王大东的利国人应天州州长的邀请,会回到天州帮助他们发展餐饮业。
各州的州长,基本都去过利国,想方设法的搞发展。
天州也是一样的,去年天州州长去利国,就是那个叫王大东的利国人接待的,为什么由他接待呢?
因为他是利籍红裔,根在红武,方便沟通。
这是个人,年底将在天州成立一家叫傲奇的餐饮合资企业,贩卖汉堡包和三明治快餐。
马景澄从来攀州就开始做准备,怎么能让别人抢在自己前面做呢?
所谓高手在民间,他找了一些号称无敌的人,只要尝过一遍,就能吃出食物里面加了什么,并且完美地还原。
不得不说,红武这广袤的土地上,什么样的人都有,看过一遍就能记住脚盆人技术完美还原的技术员。
尝过一口就知道酒里添加了什么鬼的酒疯子。
还有口嚼杜仲叶且不修边幅的厨师。
将他们送出去,送到世界各地,无论是新-加-坡还是红港,都可以,但还是竭力送去利国。
让这群人去品尝利国的美味,主要是去各个是菜市场,香料市场寻找原料。
别的国家靠机器来检查,红武这边靠人本身。
不要说别人,就是马景澄自己,如果一种食物的味道变了,他也能尝出其中细微的差别,就是不知道那是什么而已,他味觉很灵,但鼻子选择性灵敏。
不要百分百的还原肯德基,只需要差不多就行了。
大众可吃不出来到底有何区别,何况他后面还有大招呢。
曾几何时,他也去这家快餐店打过工,就是为了弄清楚一件事,他家的鸡块为什么柔嫩。
马景澄自己做过实验,什么准备新鲜鸡翅、花椒、葱、姜片、蛋清、盐料酒、面包粉、将红色干辣椒剪短等,鸡翅洗净并在上面用刀划上几道,腌制三十分钟,然后制作。
炸出来的鸡翅还是很老。
在幸运楼的北边,食堂边有一个新建的屋子里,有一个特意请来的厨师,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如何炸出让马景澄满意的鸡块。
那人号称祖上八代都是厨师,给皇家做过什么什么全席。
马景澄提出的要求也很苛刻,其中简单的几项为:炸出来的鸡腿不能老了,调料要可以用数字来衡量,比如几克几勺等等。
为此,还专门给他配备了一个大学生,用来做数据统计。
马景澄作为一个穿越者,看起来好像说,开个炸鸡店就能赚钱,开店两个字想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很难。
尽管他读本科期间看过肯德基所谓的管理运营全套资料,他事实上他复述不出来全部的东西,只能总结概括。
那个又不像是电脑代码一样经常用,只能领会其细节到位的精神。
这家快餐店,不是想开就能开的,前期要准备的工作是在太多了。
除了前门那个地址不用去调研,京城要开第一家店,肯定选在那里,其余的地址都要去调研。
87年KFC才开第一家店,马景澄今年就要开第一家店,而且要赶在傲奇之前,第一家店就开在天州,之后才去京城前门。
要引进KFC的设备价钱可不容易,要花费100万利元,不过那玩意儿可以自己造啊,杨歌等人可不是吃干饭的,那都是认真看过就能记得七七八八的人,何况南洋地区的KFC是被包出去的,还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他每天都要尝那试验的炸鸡,不是说不好吃故意追求和KFC一样的味道,而是市场的需求。
同一个产品,在同一个市场,先去的那家要占据更多的市场。
红武好吃的东西多了去了。
陶铃街小厨房做出来的炸鸡几十种味道,都不错。
可如果没有一种与KFC相差无几的产品,一旦KFC进入红武市场,那么国产的产品就会受到冲击,首先是消费者对利国的一种盲目崇拜和好奇。
这些对外倾向都是日常宣传和环境导致的,一旦KFC进入红武市场,很多人就会去探个究竟,就会失去一部分消费者。
只有拥有了与之相配的产品,再用选址,先入为主,国产等因素来增加客户消费才行。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在于简单的炸鸡背后,是一整套的流程,包括物流、材料供应、培训、加盟方式等等。
由此,两千年之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快餐,最后都烟消云散,其中失败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将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细节决定成败,KFC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人就将快餐这件事做了几十年,挖经营里的各种细节。
马景澄研究KFC,研究的其实不是鸡块问题,而是细节,他去打工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感受那种氛围和获得新的体验。
要做快餐,就要做全套,不能想当然地乱来,要有完备的规划,先进的管理。
在红武,很多厨师做出来的东西,比KFC好十倍,可他们终究失败了。
当厨师都是要看天赋的,有的人做饭就是好吃,而有的人无论怎么努力,到头来都只是个二流的厨子,养家糊口没问题,想要成为特级厨师,门都没有。
厉害的厨师们有着高超的技术,可再厉害终究只是一个人,快餐是需要量产的,很多东西都得量化。
做快餐这件事本来和他互联网电脑科技毫不相干。
当初和刘雨以及秦晓夫在津云区津湾广场吃牛排时,马景澄一度打消过这个念头。
然而,当他想到,在未来,很多人都吃不上健康食物时,这就变成了一个非快餐问题,而是食物安全问题,是餐饮业的问题。
他希望,等到了那时,他成为所有人没有选择之中的唯一选择。
所以,在他看来,自己开快餐店的意义,不在于这个玩意儿能够赚多少钱,而在于这家店背后形成的一整个供应链。
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怎样带动?
可不就是这么带动吗?
农民养殖和种植原材料,直接供应给商家,而不是中间商。
更不是搞一个养殖场,材料从养殖场拿。
这其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如果材料从养殖场拿了,那么下面的人想要富起来,简直在做梦。
这个养殖场不能将它当做养殖场来看,而要看到它所代表的东西,看他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位置。
九十年代到零几年的时候,会有大量收购家禽的人在集市上收购农民养殖的鸡鸭,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去。
如果财富是一条水道,那么当水道自然往下流动的时候,处于最下游的人可能会收益,当有人在水道中间挖掘一个又一个蓄水池的时候,下面的人会被渴死。
而养殖垄断者就是那些挖蓄水池的人,他们在各行各业,将整条水道截取,下面的人能富起来,那就怪了。
马景澄觉得这条水道上,只要有利可图就有人会去做,就像陶铃街彩票一样。
他无法改变这种规律或者法则,但是他可以独自出钱开辟一个从上到下的水道,保证最下面的人有水喝。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
他不认为自己多么光伟正大,也不是圣人,而是,给捞者一个丰衣足食的机会和选择。
当然了,这保证不了所有最下面人的利益,但他希望,攀州这个特别的地方,更远一点,西南三境可以得到保障。
将所有的东西剥丝抽茧,把本质拿在手里,这是他要做的。
很多行业看起来微不足道,其中蕴含的东西,足够所有人一生探究。
就拿水来说,当下,红武绝对拿不出一套像样的过滤设备。
细微领域也有尖端的科技。
红武人的贪婪和浮躁,让所有人都静不下来专心研究。
总得来说是利益分配的方式出了问题,人们大肆渲染某些块钱行业和块钱人生,就马景澄的经历来过,他除了还未成立的红为,还未见过一家有责任的企业出现在红武。
这种责任是潜移默化的东西,那些自以为聪明无比,在屏幕前面指点江山的所谓富豪及成功人士,其实从来不关心这个世界,也不关心自己行为带来的影响。
没有一个媒体是有责任心的,都是唯利是图。
浮躁的风气由所有人共同创造。
真正搞研究的人穷苦一生,不受待见。
种种的原因,让马景澄想要在攀州建一所超一流的大学,改变这一切。
这也是他在这个万元就足够人们奋斗一辈子的当下,愿意花十万元请人设计一所学校的原由。
每每想起这些,他总觉得,任重而道远。
超一流的人才需要超一流的待遇,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达成,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
事情难与不难,在于一个人对这件事的了解程度。
就拿所谓的可乐来说,就很难。
不要说什么配方这种东西,配方算什么,所有可乐,加在一起,能够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红武整个环境来说,难的地方在于,净水的技术你没有。
红武有什么,可以说,一无所有。
不要讲什么光刻机,CPU架构,发动机,制动技术,就连一块电视屏幕都造不出来,核心设备技术和原材料技术,再过几十年,该没有还是没有。
红武是没有人才吗?不是,全跑了。
对于卖水的事情,已经在他的计划上了,可想到很多设备居然只能通过进口,而且是长期的进口来解决,他这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要培养自己细分领域的人才,这非常的重要。
就算是一生只会做螺丝螺帽,做到世界第一的水平,那也是最厉害的人。
尽管马景澄不太喜欢脚盆的某些人,但不得不认同他们的中二,任何一个少年出来,他都说自己要成为世界第一。
培养人才,说起来简单,却要很多钱,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吃完小厨房送来的鸡腿,他摇了摇头。
那个大学生失望写在脸上,只能回去告诉做菜的人。
以往都是魏和尚在吃这些鸡腿什么的,现在和尚走了,还真让马景澄有三分想念。
和尚在的时候,没觉得什么,等他走了,才发现门房空荡荡,总忍不住往门房看两眼。
那些生命中的不在意,不是不珍惜,而是习以为常,习惯了他就在身边。
和尚也没有闲着。
彩虹路以代号为名的家伙们,为了不让和尚在接下来的选拔中给彩虹路丢人,正在加紧对他进行短训。
总之,只有一个目标,要和尚通过二级选拔。
显然,和尚只是憨,并不傻。
他明白,选拔通过之后可能就回不来了,他只想训练,不想留在这儿,于是不怎么配合。
五号只能威胁:“选拔不通过,就代表训练没通过,你有脸回去?”
他们口中的通过,指的当然不是春季选拔,而是选拔之后参加训练,在这之后的选拔。
和尚的痛苦就是五号等人的快乐。
由于春季选拔临近,他们的工作暂时交接,有大把的时间来训练和尚。
他们这群人,最大的乐趣就是折腾和尚。
可和尚也厉害,就是不喊苦喊累,更不求饶,直到训练不动为止。
每当快要坚持不住,他总是能够想起自己老板的话语,他的能力还保护不了自己老板,于是就坚持下去了。
这个强度,比挖煤还大。
坚持不懈的和尚努力着。
陶铃街的张莘月似乎也好的差不多了。
不过马景澄让她休息着,自己又不出去。
他手里的工作五花八门,整个人就像是一个多任务CPU,不断分配着任务。
接下来他准备出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