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齐,京城,宁远侯府 接近年关,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时用的东西,街上的小贩也收起摊子,回到家中。京城中的宁远侯府也为过年的事情忙碌着。 “都仔细些,这可是侯爷最喜欢的花瓶,弄坏了,仔细你的皮!”一位身穿墨绿色夹袄的嬷嬷手里拿着一根鸡毛掸子,颐指气使的对着搬动花瓶的小厮呼来喝去。 转过身,看到一个小丫鬟正在擦桌子,又呵斥道:“手脚麻利点儿!耽误了主子们的事儿,有你们好看!” 那丫鬟不敢说话,只能默默地干活。一时间,大堂里寂静一片,小厮丫鬟们皆不敢反驳这位嬷嬷。只因这位嬷嬷是如今宁远侯夫人的心腹嬷嬷,姓刘,在宁远侯夫人吴氏跟前很是有脸面。 平时刘嬷嬷就是这般目中无人,加上她男人是宁远侯身边的长随,得侯爷看重,儿子又是管着吴氏的陪嫁铺子,有些小权利,平时很是傲慢,但对宁远侯夫人吴氏却很是忠心。虽然平时的风评不怎么样,但是吴氏还是很重用她。 这时,一个小厮匆匆跑来,刘嬷嬷看着那小厮慌慌张张的样子,很是看不上,呵斥道:“慌什么,有没有规矩了!” 那小厮一哆嗦,心道怎么忘了这刘嬷嬷最是苛刻,不敢用袖子擦擦汗,赶忙气喘吁吁的说道:“嬷嬷...二老爷,二老爷到了。” 刘嬷嬷一听二老爷到了,面色有一丝慌张,但很快就调整过来,强装镇定,手里的鸡毛掸子下意识的放低了。“那三姑娘也一起来了?”小厮说道:“三姑娘也一起来了,不过和世子夫人还有大姑娘在一块儿。”小厮有些战战兢兢,这三姑娘回府,却没有第一时间来静心苑给老夫人请安,这...... 刘嬷嬷眼神一暗,对小厮挥了挥手,说道:“知道了,我去禀报老夫人。”说罢就让小厮下去了。那小厮赶紧退下,边走还边擦擦额头的汗,心道:这刘嬷嬷实在是太吓人了。 刘嬷嬷又警告一下在干活的下人,放下鸡毛掸子,整整衣服,出了大堂往内院走去。穿过长廊,走进一个拱门,便是如今宁远侯夫人吴氏所居住的静心苑了。院子里的丫鬟看到老夫人身边第一得力的刘嬷嬷来了,赶紧请安,门口的两个丫鬟麻利的为刘嬷嬷掀起了帘子。 刘嬷嬷进了屋子里,感到热气扑面而来。走到里屋,冲着暖炕上的吴氏福身请安,笑呵呵的说道:“老夫人,刚刚下面来报,说是二老爷到了。”说着还小心的看了看吴氏的脸色。 宁远侯夫人吴氏此时正靠在暖炕上,闭着眼睛假寐。听见刘嬷嬷的话,微微睁开眼睛,“哦?回来便回来了,过年了,总是要一起过年的。”吴氏没有当一回事,每到年节,那边父女俩总是要回侯府的。 刘嬷嬷有些欲言又止,吴氏睁开眼,坐起身,旁边的丫鬟赶忙倒了杯茶递给吴氏,吴氏接过,轻轻抿了一口,放下茶杯看了刘嬷嬷一眼,“做什么婆婆妈妈的,还有什么事儿?” 刘嬷嬷垂头看着自己交握在身前的双手,不敢抬头,“三姑娘也和二老爷一起回来了,现在在世子夫人那里。” “啪”的一声,吴氏的手狠狠的拍在了炕桌上。屋子里的丫鬟都吓了一跳,赶忙跪下,刘嬷嬷心道不好,抬头看了一眼吴氏,吴氏此时已经被刘嬷嬷的话挑起了火气,“你是说,他们已经到了?”吴氏恨恨的说。“好啊,真是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刘嬷嬷赶紧上前,轻抚着吴氏的脊背,劝道:“老夫人您别动怒,何必与那没规矩的生气,气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吴氏冷哼一声,“没规矩?哼!那两位,一位那可是金陵言氏的外孙女!一位是当朝宰相!那规矩大着呢!” 刘嬷嬷赶紧看看四周,见丫鬟们都退了下去,只有金蕊这个心腹在,这才放下心来。“诶呦!我的姑娘,这话可不能乱说!”刘嬷嬷一急,竟是连从前的称呼都喊出来了。 吴氏此时心有怒气,哪还听得进去,咬牙切齿的说:“哼!他们这般与我没脸,也别怪我不给他脸!”刘嬷嬷心下一惊,这老夫人只要一遇到二老爷和三姑娘就控制不住脾气,这要是让侯爷知道了...... 刘嬷嬷着急啊,侯爷可是最看不得老夫人为难二房啊,“姑娘,三思啊,这要是让侯爷知道了,那可怎么是好!” 吴氏面色一僵,想到杀伐果决的丈夫,心里颤了颤,却又不想这么服软,只能硬撑着气哼哼的不说话。刘嬷嬷看到吴氏这般,还有什么不懂的,连忙说道:“您是侯夫人,侯府的女主人,又是长辈,何必和小辈一般见识”吴氏脸色渐渐软化,刘嬷嬷趁热打铁,又说了许多好话,这才让吴氏平静下来。 刘嬷嬷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心里也不好受,吴氏出身小门小户,又是继室,前面夫人留下了两个嫡子,吴氏嫁过来时已经知事了,怎么养也不会和吴氏亲近,加上吴氏又只生养了大姑奶奶一个女儿,更是挺不起腰杆。却偏偏总是要插手世子和二老爷的事情,想摆摆侯夫人和继母的谱,可每次,哎...不提也罢。 刘嬷嬷看到吴氏已经平静下来,示意金蕊端茶,走上前去将茶递给吴氏,然后给吴氏揉着肩膀,“老夫人何必这样,不管如何,您都是宁远侯夫人,就算日后世子袭爵,也得敬着您。至于二老爷,总算大伙儿也不住一块儿,一年也就见几次,您大人有大量,别和他们一般见识。” 吴氏听着刘嬷嬷的话,心里也冷静下来,由着刘嬷嬷给她揉肩,叹了口气道:“我是命不好,没生个儿子,只有晴姐儿一个,那就是我的心肝儿!总想着为她谋划些,女子嫁人后最重要的还不是娘家的支持?可是,”说道这里,吴氏忍不住红了眼眶,刘嬷嬷知吴氏是想起了伤心事,又事关大姑奶奶。也不敢说话,只听吴氏自己说,“今年年初,姑爷要外放到穷乡僻壤去,可是呢,他们哥俩,一个是侯府世子,一个是当朝宰相,却也没有说要帮帮他妹夫。晴姐儿带着盈姐儿和翘姐儿回来,见她的两个哥哥,结果,一个当场拒绝,一个避而不见。他们可是把晴姐儿当做亲妹妹!”吴氏越说越委屈,竟是哭了出来。 刘嬷嬷唬了一跳,示意金蕊出门看着点儿,别让人听到,这边又赶紧劝,“老夫人啊,那爷们的事情,咱们也不懂,他们爷们自有计较。” 吴氏擦擦眼泪,恨恨的说道:“什么自有计较,就是没把晴姐儿和我放在眼里,就是欺负我没儿子,晴姐儿没兄弟!晴姐儿可是侯府嫡女,却要去那个穷乡僻壤受罪!” 刘嬷嬷无奈,心道:“就算大姑奶奶是侯府嫡女,可是毕竟是继室女,在原配嫡子面前还是矮了一截,再加上老夫人的出身,和先夫人青州秦氏嫡长女的出身又如何能比!当初给大姑奶奶相看时,京中真正的勋贵宗室,一听到吴氏的出身,就已经歇了心思,而那些不入流的闲散勋贵到是对大姑奶奶很是热情,但又如何能入吴氏的眼?这么多年,这种事情也见得多了,怎么老夫人就是没看清呢?” 这些话,刘嬷嬷不敢和吴氏说,出身、继室是吴氏不可碰触的底线,就算刘嬷嬷是吴氏身边最得意的人,也不敢说出来。尽管刘嬷嬷非常想让吴氏看清事实,但一想到自己会面临的后果,却还是沉默了。 吴氏抱怨了一会儿也就停了下来,其实她也就是抱怨抱怨,真的和丈夫还有继子吵闹,她还真没那个胆子。 刘嬷嬷赶紧唤丫头们打水给吴氏梳洗,一会儿还要见那几位和侯爷呢,可不能让人看出来了。 这边吴氏和心腹抱怨着,那边被抱怨的主人公正怡然自得的聊天呢。 在宁远侯府的宁喜堂里,传出了阵阵笑声。屋内,宁远侯世子夫人小秦氏坐在暖炕一边,另一边坐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靠近小秦氏这边的姑娘年纪约在十三岁左右,身穿藕色夹袄,下穿同色长裙,头上戴着珍珠发饰,明眸皓齿,一双杏眼又大又黑,此时正面带笑意的看着身边的姑娘。 另一位姑娘大约比她大两岁左右,穿着月牙白上杉,外套嫩黄色坎肩,下穿绣蝴蝶的百褶裙。容颜清丽,笑意盈盈,正笑着和身边的小姑娘说着什么。 这两位分别是宁远侯府二老爷也就是当朝宰相夏瑾轩唯一的嫡女夏初言,和宁远侯世子嫡长女夏妩。夏初言今年十三,夏妩十五,按大排行,夏妩是大姑娘,夏初言是三姑娘。侯府里皆称大姑娘和三姑娘。 小秦氏看着姐妹二人亲热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小秦氏和初言的母亲言曦感情很好,妯娌二人十分和睦,可惜言曦在初言三岁时去世了,小秦氏心疼初言,便经常邀她来侯府,有什么好东西,夏妩有的,初言也一定有,简直是把初言当成第二个女儿来看待了。 初言十分感激大伯母,对待大伯母亦是十分孝顺,和大伯母所出的二子一女更是如同胞兄妹一般。 这次过年,初言和父亲回侯府,父亲和大伯直接去了祖父那里,大伯母直接把她带到了自己的院子,而没有先去和老夫人吴氏请安。父亲和大伯也没说什么,初言直觉那位继祖母怕是又出了什么幺蛾子了。所以也没问什么,就和大伯母以及大姐姐一起聊天。 而小秦氏看着侄女言笑晏晏的模样,那容貌像极了言曦,不由想起了那个温柔聪慧的女子。俩姑娘正说着,夏妩注意到母亲的出神,疑惑的唤道:“娘,怎么了?”初言也疑惑的看着大伯母。 小秦氏回过神来,“没什么,就是想起这会儿那边怕是要生气了。”伸出保养的极好的手指,指了指静心苑的方向。 夏妩和初言也淡笑不语,不是他们不能和老夫人和睦相处,实在是老夫人的做派和为人处世让人看不上。偏偏老夫人还总一副我最有理的样子,实在让人不喜,大家也就保持一个表面和平。 夏妩摇摇头,对于这位同住一府,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继祖母委实无奈至极,“真是让人没法说,怎得就这般...这般...”夏妩是侯府嫡长女,父亲是宁远侯世子,母亲是青州秦氏嫡长女,是宁远侯原配秦氏的嫡亲侄女,宁远侯世子的表妹。父母双方是勋贵世族,自小接受的教养让她说不出吴氏的坏话,只是支吾着。 初言看到大姐姐这般,心下了然,“那位从来都是这般,咱们又不是第一天知道,”又戏谑的和夏妩说道:“就当做笑话看吧。” 小秦氏和夏妩都无奈的笑了,初言的容貌才情都像极了她的生母言曦,但是张嘴啊,却像她的舅舅,现今金陵言氏的族长言则。不说话的时候,那端的是一位端庄清丽的贵女,而说出的话却像刀子一样,刮的人脸上生疼。夏妩曾想过,如果有一天,老夫人把初言和二叔惹急了,不用二叔出手,初言的一张嘴就能把老夫人气的半死。 初言挑了挑眉,看着大姐姐,“怎的,那边又怎么了?” 夏妩和小秦氏对视一眼,母女二人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无奈,小秦氏说道:“还不是之前姑老爷调任的事情” 初言点点头,这事儿爹爹回家和她说过,这位姑父姓林,名景。原本是当年的二甲榜首,离一甲只差一步。按说,虽然不是一甲,但凭借着宁远侯府的势力,外放一个官职还是可以的,但不知为何,却一直没有外放,一直在京城的翰林院熬资历,好不容易之前等到了一个机会,是去金陵城下面的一个小县城做县老爷。 金陵是何等繁荣,就算是一个小县城,对于一个熬了这么多年的翰林来说,也是一块香饽饽啊。 林景自然想去,但也有其他人盯着这块香饽饽呢。林景心里觉得凭借自己把握不大,于是就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自己的夫人,也就是宁远侯老夫人吴氏唯一的女儿夏晴。 夏晴听了夫君的话,心思也活络了起来,京城虽好,但是权贵太多,他们一家想出头,不知还要多久,金陵繁华,再说还有自己二哥的岳父家在金陵。金陵言氏,百年世家,在江南谁不给几分面子。所以就信心满满的和丈夫打了包票,带着两个女儿回娘家了。 夏晴将这件事情和母亲吴氏说后,吴氏也觉得是一个好机会,想着两个继子,一个是侯府世子,一个是当朝宰相,安排一个县令的位子给自己妹夫,还是很简单的。但是却丝毫没有考虑其他。 吴氏带着女儿夏氏找到了宁远侯世子夏瑾桓,说明缘由,满心以为自己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时,却被夏瑾桓一盆冷水泼了下来。说他是武将,于文官的调遣没有任何说话权。还说让林景安分做事,不要投机取巧,这种事情等着上峰安排就好。一席话把吴氏二人气的够呛。 小秦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接着说:“你大伯父还说不许她们去找二弟,说二弟身为宰相,事务繁多,莫要叨扰他”说罢,看了看初言并不惊讶的表情,叹了口气,“看来还是去找了二弟” 初言淡淡的笑道:“可不,老夫人带着姑姑和两位姐妹登门拜访,正逢爹爹休沐在家,便和爹爹说了,具体原话不得而知,当时我和两位表姐妹下去玩耍了。我也是后来听爹爹提到了一嘴,加上今天大伯母和我说的,这件事我才明了。” 夏妩点点头,拍了拍初言的手背,“是二叔不想让你听到这些,免得污了你的耳朵” 初言不在乎的摆摆手,“哪里能这么容易就污了耳朵,不过,老夫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她怎么就认为爹爹和大伯父就一定会帮她?再说朝堂上的事情哪是她想的那么简单。” 不过她到没有被吴氏吓到还是怎样。自初言八岁起,她的教养嬷嬷就会给她讲一些深宅大院不得不说的故事,初言听到过比吴氏奇葩多了的事情,对于吴氏,初言完全免疫。 夏妩抚了抚鬓角,“或许是觉得爹和二叔能很简单的办成吧。” 小秦氏不想两个孩子在吴氏的事情上面纠结,只好转移话题,对着初言说道:“对了,三丫头,东西可都备齐了?这回要在侯府住一段时间呢。” 夏妩也想到这次初言会住的久一点,“是啊,这次你可要多住一段时间,咱们俩还要住在一起的。” 初言平日里和爹爹住在丞相府,只有在年节时才会回侯府,也只有过年时才会住的长一点,大约一月左右。每次初言都是和大姐姐夏妩住在一起的,这次也不例外。 “那是自然,爹爹说了,这次住到大姐姐及笄礼过后才离开的。”初言笑着说,似是忘记刚刚那个令人不太愉快的话题。 “真的!”夏妩惊喜的拍手。 “当然啦,大姐姐是正月十六的生辰,每年都是初五回家后再过来,今年可不同,今年可是及笄礼啊,我自是要留下来帮帮忙的呀。”面前的女孩儿笑意盈盈的说道。 小秦氏笑着说:“那可真是太好了!你们姐妹二人也可多聚一些时日,以后啊......” 小秦氏说到一半就不说了,夏妩的脸却红了,初言一看,想起年前听自家爹爹说的大姐姐的婚事已经有了眉目,于是惊讶看着大伯母,“难道?” 小秦氏点点头,笑着说道:“八九不离十了。” 闻言夏妩的脸更红了,初言忍不住笑出声来,惹得夏妩恼了,伸出手指恨恨的点点初言的额头。 初言忙着躲大姐姐的手,却还是不停的问未来姐夫是哪位。小秦氏笑着看着她们姐妹二人,“是镇南侯世子的嫡长子,褚南寻。”语气中对这位未来的女婿很满意。 初言还想打趣大姐姐几句的,但是看大姐姐真的羞了,揉了揉额头,转移了话题,“大姐姐你的及笄礼上,妹妹可是要做有司的呀!可不能让别人做了啊。” 夏妩闻言,故意的笑着说:“嗯,这个嘛,我可得好好想想啊。” 初言赶紧作揖道:“大姐姐大人有大量,不要和小妹一般见识嘛。”说着还晃着夏妩的胳膊,各种撒娇。平时的夏初言可没有这么撒过娇,精致的五官都显得异常生动起来。夏妩很快就崩不住了,只好告饶。初言看达到目的,又变成那个沉稳得体的夏初言了,冲着夏妩得意的挑挑眉,把夏妩气的牙痒痒,心道下次可不能这般心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