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越恨铁不成钢,赵承玉还打着小九九呢,若是宪儿不自己争气,早晚得叫他拉下来。
“遇着事,先想着如何尽量完美地解决,而不是先考虑人情。”
“人心复杂,人情繁复,你怎么猜得透所有人。猜不到就不猜,只管拿捏住命门,任凭他们翻江倒海,也越不过你去。”
太子觉得自己真没本事,听完更想哭了。
却还是努力忍住,他是男子汉。
“可是,娘待我亲厚真心,我,我母后却……”恩将仇报,只为夺了她的权。
“我不在乎,”时越看着他,面色淡然。
“我根本就不喜欢管这些,你母后喜欢,只管拿去就是。”
“以前,她不出来,只能我顶着,现在能分担我的职责,我高兴都来不及呢。”
她最大的乐趣不在宫里。
“宪儿,”伸手握住他的手,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我们做父母的如何,与你无关。”
“你不要上赶着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更不需要为此感到痛苦、愧疚和自责。”
“我们所承受的一切是由我们年轻时的任何一个选择造成的,和你无关。”
“没有你,我和你母后也不会相亲相爱,注定不同立场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而交叉。”
“说了这么多,你没明白娘的意思吗?”
她认真看向他的眼睛,外形轮廓与皇上神似,只是眼里的纯粹却更多。
太子点头,“我明白的,娘。”
他若是再不懂,就无可救药了。时越不想让他承受心理负担,他要再矫情下去,可就辜负了越母妃的一片苦心了。
“娘,您为什么不帮着弟弟?”他不是时越亲生的,却总是得到她的庇护,甚至远超于二弟。
“二弟…或许更适合太子之位。”
他的不合格,连他自己都知道。更何况,父皇、闻太傅他们。
与其叫人赶下来,不如他自己让出来,还不伤和气。
时越却从来不质疑自己的选择,“因为你心里是想当好太子的。”
“你小时候读书特别好,记性也好,常常从太傅那里学诗学文章来背与我听。”
“那时,你弟弟还小,没你机灵。”她回忆起那时的时光,依然很温馨。
“你摇头晃脑地和我诵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问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小小的脑袋晃悠悠地和我说,是为君之道。”
“我给你纠正,这是读书人写的,是读书人入仕之道。”
“你还分辩,若为君者能做到,读书人才能做到,这叫表率。”
太子显然也有印象,回忆起幼年时光,竟是难得的轻松。
“你可能不知道,娘的心里有多高兴。我这可是要带出一个千古明君啊,多伟大的功绩。”
她感慨他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觉悟,未来绝不会辜负臣子们的期待。
“可惜,我没有继续保持,以至于现在这样,真是一塌糊涂。”
太子黯然,刚刚升起的光芒又迅速落了下去。
突然,脑袋上被轻轻拍了一下。
“又妄自菲薄。”
时越看不得他这样窝囊,“你只是缺了点儿野心,又不是打了败仗,干什么这么颓废。”
“还是那句话,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你一日是太子,就给我架起储君的气势来。”
“少做那伤春悲秋的感慨,多关心关心正事儿。我听说,你那准岳父最近吃了官司,你可以去问问什么情况,免得拖累你下水。”
太子被她这话题转得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