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各地的诸王、勋戚都拥有大量 的庄田。这些庄田土地的来源除钦赐外,还有奏讨,即指某处田土为荒闲地, 具奏请乞,据为己有。实际上就是假借皇帝的名义去霸占百姓的田地。
除了土地之外,更加重要的就是盐引,各级官员们和这些宗藩、勋臣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便纷纷奏讨盐引,从中牟利。从成化以后, 宗藩、贵戚之求土田夺盐利者,亦数千万计,导致盐法大坏,朝廷纲纪不存,边储空虚。
此外还有内廷太监们,他们擅做威福,盗取、伪造盐引,更是令人发指,成化朝的大太监梁芳,前后请两淮存积余盐不下数十万引,致使商引壅滞不行,边储日匮,弘治朝也是如此,孝宗对于外戚、太监、藩王都十分优容,凡是他们奏讨田地、盐引,都无所不允,外戚张氏前后奏讨盐引以十万计,还有藩王等的奏讨,为了置办内廷所需物件,孝宗对于太监的奏讨也是基本予以同意。
弘治四年,为了置办龙袍,织造太监奏讨盐引两万,尚且不足,后来又增加两万,还是不够,孝宗干脆一次给织造太监两淮盐引五万引,前前后后竟给了这些太监们数十万引盐,盐法安得不坏?
所以葛守礼、马森请求朱载坖禁绝奏讨,朱载坖也积极响应了两位重臣的上疏,朱载坖随即颁布上谕:继今凡有求取、奏讨者,一切不许,着为令!
在这种情况下,赵文华领受朱载坖的上谕,出京巡察盐政,天下盐政,最重要的就是两淮,朱载坖此次要主要整顿的也就是两淮盐政,所以赵文华出京之后,随即赶往扬州,与已经在此地的陆绎汇合,准备办理案件。
而同时朱载坖任命原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王国光为户部左侍郎总理盐政,原两淮巡盐御史庞尚鹏升右佥都御史、协理盐政,在内阁次辅高拱的领导下,详议盐法诸条。
朱载坖交给王国光和庞尚鹏的第一件事就是核查天下盐场的产量、正盐、余盐到底有几何,只有摸清楚了盐场的产量,才能够决定朝廷盐政的进一步改革。
而随着朱载坖的各项任命发布,天下的盐商也都紧张起来了,朱载坖之前清丈田亩、整顿赋税,对地主、士绅,甚至是藩王们都加以惩处,甚至在东南杀得人头滚滚,现在朱载坖又将目光对准了盐商,这些盐商岂能不怕,赶紧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扬州是天下盐商的聚集之地,这里聚集了徽州、山陕、江浙等各大商帮,他们平日里自然是为了利益勾心斗角,但是现在面对朝廷的重压,他们也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现在的当务之急当然是怎么对付赵文华和陆绎,对于赵文华,盐商们的观感可不好,当年他担任浙直总督的时候,倚仗严嵩,在东南大肆索贿,这些富有的盐商当然是赵部堂的重点关照对象,他们或多或少的都给赵部堂进过贡。
眼下赵文华卷土重来,盐商们当然是极为反感的,不过不少盐商也认为,赵文华贪财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贪财便能投其所好,只要他收了银子,便一切都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