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人在初唐,权倾朝野 > 第八十二章 以工代赈

第八十二章 以工代赈

他继续道:“今日巡视所见,城防薄弱,民生凋敝,官员与士卒皆有心无力之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城防问题,张县丞,请你详述当前兵力部署与城防的最新情况,以及我们能够调动的资源。”

张文应声站出,条理清晰地报告了目前的军事部署和面临的问题。李麟戟边听边记录,不时提问,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建议。

李麟戟听完张文的汇报后,沉吟片刻,目光扫视全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鉴于城中流民众多,城防亟待加固,我有一个想法,欲实行‘以工代赈’之策。”

他继续阐述:“所谓以工代赈,即征召城中流民参与城防加固工程,提供劳力,以粮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作为回报。此举既能解决流民生计,减轻社会负担,又能加速城防建设,实为一举两得。”

此言一出,厅内一时静寂,旋即激起层层波澜。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迟疑,有的则目光闪烁思考,显然被这创新的举措触动。

县尉赵国方首先开口,语带慎重:“李大人,此策确有新意,但实施细节需周全盘考虑。流民众多,如何组织调度?工事繁重,如何保证效率与质量?还需防备突厥侵扰,工事不能影响城防。”

李麟戟点头,对赵国方的考虑表示赞同:“赵县尉所虑甚是,我已有了初步构想。首先,成立专门的工事署,由赵县尉负责协调军中工匠指导,确保工程质量与效率。其次,以区划流民,按区招募,每区设监督,由主簿杨培源监督统计,确保物资发放公平。再者,张县丞需协调,确保物资调配及时到位,同时防备突厥,不致城防空虚。”

主簿杨培源这时也提出疑问:“大人,流民之中不乏老弱病残,如何妥善安置,确保他们不被遗漏?”

李麟戟沉吟片刻,回答道:“杨主簿考虑周全,可招募有医疗技能的流民协助,给予额外奖赏,这样既能照顾到弱势,又可增加医疗力量。”

县丞张文补充道:“大人,若实行此策,所需粮食衣物等物资颇巨,恐县内库存不足,如何筹措?”

李麟戟胸有成竹地答道:“张县丞,此乃关键所在。我拟上书朝廷,请求增援,同时,我会动员本地富户捐赠,许以减税赋为诱,再则考虑邻县互帮,共度时艰。务必确保物资充足。”

一番问答后,官员们对李麟戟的应对之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信心,厅内气氛由最初的疑惑转为积极。

李麟戟的每一项解答都展现了他对细节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的灵活性,进一步赢得了众人的敬佩。

杨培源此时也发言,面带认同:“大人高瞻远瞩,此法既解流民燃眉之急,又利城防。下官愿承担统计与监督之责,确保公正执行。”

张文点头,补充道:“大人之策可行,我将竭力配合,确保后勤无忧。”

众人议论渐息,李麟戟环视一圈,见官员们虽有疑虑,但亦有跃跃欲试,心中稍安:“诸位同僚,我知此策需冒风险,但介休时局紧迫,需断行非常之举。望诸位鼎力相助,共克难关。”

“李大人,下官等愿随大人,共赴难,以工代赈策,力保介休!”张文代表众人表态,语气坚定。

李麟戟微微一笑,满意地环视众人:“有诸位同袍泽,介休必兴。”

言毕,李麟戟手势一挥,示意会议结束,众人散去,各自准备执行任务。

而他则在县衙内,着手起草奏折,准备上呈朝廷,请求援助,一场介休的变革由此悄然展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