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下午。
我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门外,坐在椅子上等候着,左手摩挲着额头,别人能看出我的焦急。
今年48岁的我,已人到中年。
随着主持人宣布,我荣获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
心里虽然惊涛巨浪,想我出生在中国东北农村,家里并不富裕,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我无法平静。
迈着不紧不慢步伐,走上领奖台,瑞典文学院颁发给我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1100万瑞士法郎。
为了显示与众不同,我选择另辟蹊径,在领奖台上发言: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心里五味杂陈,在感到荣幸同时,我又十分痛苦!
一名文学家的堕落,从他获得无上荣誉开始,获得这一奖项,只能说明符合评委们的需求。
今天我很遗憾,身为文学家,居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颁奖礼大厅众人目光聚焦在我身上,人们听着嘲讽的获奖感言,台下一片死寂。
短暂的沉默后,掌声开始响起,从一开始的稀稀拉拉,到最后掌声雷动。
我出名了。
短视频上,还有世界各地媒体头版头条都是我。
为此。
远在中国东北农村的78岁母亲,给我打电话。
二十多岁时,我远渡重洋,到达法国巴黎,在这里开始我新的文学生涯,回家的次数很少,48年的人生路,我还是独身一人。
老母亲着实为我操心。
她在电话里说:“三儿,这次获奖,你要回来多待些天。”
我答应着母亲。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哥哥比我大六岁,他已经当爷爷,姐姐比我大四岁,她女儿也已出嫁。
我在家里排行第三,所以家里人叫我三。
颁奖礼结束,我和女朋友凯特回到法国巴黎。
凯特比我小13岁,她是英国人,我们生活在巴黎第一区。
一夜欢愉后…………
我接到国内政府工作人员电话,要颁发【杰出人民】奖给我。
这个【杰出人民】我以前从未听说,可能是新的奖项,已经有六年没回国的我,在巴黎很少关心国内事。
凯特睡醒后,她也要和我一起回国,有些讨厌她身上香水味,我果断拒绝她。
“到底什么样的女人能走进你的心!”她大声喊着。
凯特穿好衣服后,愤怒摔门而去。
赵寻正在IBM笔记本电脑上码字,这款C23V笔记本电脑,386SX25mhz处理器,80lMB硬盘,内存2MB。
俞飞鸿端着托盘进书房,上面放着一杯热茶,一碟坚果、还有一个果盘。
鹦鹉球球看到果盘后,它煽动着翅膀。
她把热茶放在桌上,笑问:“剧本不是写完了吗?你在写什么?”
“小说。”
“啊。”俞飞鸿笑着走到他身后,看着他写的小说。
“什么名字?”
“《朗读者》吧。”
俞飞鸿看了一个开头,顿感有趣。
“开篇就是2024年,30年后,是穿越小说吗?”
“开头是荣誉,结尾是痛苦的回忆。”赵寻笑着说:“重要的是回国,坐上回国飞机一刹那,回忆起1994年秋,在公交车上遇到女主角徐慧贞。”
“她是公交车售票员。”
“1994年,18岁的我,刚从东北农村到京城上大学,因为得重感冒,在公交车上狂吐不止,(她)也就是徐慧贞,把我带回家。”
“噢。”俞飞鸿微微颔首:“原来是这样。”
她看了一会,叮嘱一句:“早点睡觉。”
“嗯。”
这一晚,赵寻写了四千多字。
……
他上午九点多才睡醒,俞飞鸿在西厢房复习。
“媳妇儿。”
听到他叫,俞飞鸿走到正房东屋,笑着问:“你吃点啥?”
“我吃土豆白菜热汤面,往里卧两个鸡蛋。”
“我叫吴大姐做。”
吃过饭后,赵寻开车带着她去菜市场。
买牛大骨、羊肉卷、空心菜、菠菜、调味料、砂锅……等等。
“你这是要做什么?”
“最近天冷,中午给你做麻辣烫。”
俞飞鸿还真没听说,她问:“什么是麻辣烫?”
“回去就知道。”
他回去先把牛大骨放在大锅里,熬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