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信,还是糜信,迷信?
管亥的历史知识还算丰富,但记忆中并没有找到此人。
当然,管亥并不会因此而小瞧对方。
他麾下的人,大部分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大名。
但其中不乏能人。
诸如赵香,虽然勇武不及炅母,但综合能力绝对完爆。
又如盛金,若是有机会出书,也是个畜牧业的班昭。
更何况,麋信此人,不但有丰富的行伍知识,还识字,会雕刻。
这就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军队的编制倒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士卒本身,还有相关的辅助不够完善。”
麋信侃侃而谈。
接着,他亲自动手,给每个什长、都伯、屯将、曲长等,都刻了一个腰牌。
腰牌正面刻录官职名称,背面刻录该名军官的姓名,而且还有管亥的亲笔签字,以做防伪。
一个腰牌的授予仪式,由麋信组织,然后管亥亲自把腰牌发到每个人的手中。
“季汉,我任命你为睚眦曲甲屯甲队甲什什长!”
第一个来领令牌的姓季,一个比较罕见的姓,名字居然是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管亥郑重的把令牌授予第一个什长。
“黄天在上,为管大帅效死。”
那名叫季汉的什长心中激动不已,忍不住就给管亥升了个官。
太平道的编制,是以方为单位,设渠帅。
渠,大也,渠帅,也就是大帅,也叫渠率。
渠帅下面原本都是督将。
只是有些方太大,如张饶这一方,便把徐和、公孙犊、司马俱等人也升为渠帅。
为了和渠帅张饶区分,称为大帅,有点类似官军中的假,也就是暂代,二把手的意思。
随着冀州太平道的覆灭,张饶也就给自己升了一级,执青元圣旗。
顺便给徐和等人升官,徐和等四人也就成了正式的渠帅。
但在普通士卒的意识中,就没有这么复杂,以为督将向上升就是大帅。
而且大帅听着也比渠帅更加的亲切和好听。
所以季汉激动之下,也就口称大帅。
“好好干!”
对于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憨厚大汉,管亥自然不会解释其中的差别,而让对方改口。
而是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叮嘱道。
季汉激动不已的回到队列中,对旁边人道:“看到没,大帅拍俺的肩膀了!”
旁边人道:“你看,每个什长都会拍的。”
“那是沾俺的光,第一个拍的俺!”
季汉瞪眼道,说着又掏出令牌,给麾下人看:“看看,看看,大帅给俺的。
你们也要好好干,当上什长,大帅也给你们发。”
令牌授予仪式完成后,麋信也就代表管亥颁布了军令。
“每个什长,必须能叫出麾下每个士卒的家在哪,家中情况如何。
每个都伯,必须要能叫出麾下每个士卒的名字。
每个屯将和假屯,都必须要能叫出麾下每个伍长的名字。
每个曲长和假曲,都必须要能叫出麾下每个什长的名字。
督将、军正、和亲卫屯将,要能叫出每个都伯的名字。”
一个看似简单的命令,却能让军中形成一个整体。
接下来,麋信会把所有人的姓名,家庭情况,以及士卒的一些特点整理成册。
最终形成一个兵册,以供翻阅查询。
基本上,一名士卒要使用一片竹简。
如果阵亡了,则会从这一卷兵册中取出来,放到太平庙里享受香火。
如果是逃兵的话,则会放到九幽坑中,接受唾弃。
兵册有正副两本,以供备份查阅。
这一套流程下来,管亥就一个感受:正规!
想来麋信接受的是正规的教学,而老兵毕竟以前只是个兵,经验也是自学的野路子。
这个工作量不小,幸好管亥手下有不少少年,都已经识了不少的字。
被调来六个给麋信,边学习,边帮忙打下手。
为了名正言顺,管亥也当着所有人的面,封麋信为参军。
后来郎姝的户籍名册统计,也开始参考兵册,进行一定的改良。
......
兵册和令牌做好之后,下一步是标识和旗帜。
标识,就是采用一定的方式,把将官和士卒区分开来。
原本管亥想取消头上那个黄巾的,便让人试探了下,谁知道大家的抗性都很大。
毕竟都是太平道的徒众,信了多少年的教,黄天在上的观念深入人心。
不扎个黄头巾,感觉走路都不舒服......
于是也就作罢了。
经过实地取材和思考后,麋信设定为什长在帽子上插一根野鸡的羽毛,都伯插两根,屯将三根,曲长四根,大帅五根外带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