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直有何高见?”明白徐庶不会无的放矢的刘辩,当即便让徐庶将他的想法说来。
“太行书院办学已有半年,学子之中大才频出,或可解燃眉之急。”同样作为颍川老乡,徐庶自然知道自己正在书院学习的几个老乡有多大的能力。
“甚善!却不知文若等人近况如何?”想起还被自己丢在书院学习新式思想的一众惊世大才,刘辩也不由心动。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殿下不若遣人将众人寻来考校一番。”郭嘉在一旁出声提醒道。
“也罢,便依奉孝所言。”说罢,刘辩就招来亲卫,命人去书院将荀彧陈群等人请来。
未多时,亲卫便将荀彧、陈群和司马朗带到座前。
“学生见过弘农王殿下、见过诸位先生!”三人见并州一众高层满座,连忙见礼。
“无需多礼!”刘辩笑容温和的看着三人,随后又问道:
“三位入太行书院已有一些时日,不知可有所获?”
“殿下所立之算学、格物之道博大精深,彧虽初窥门径,却也深感此行不虚。”
荀彧望着眼前这位比自己还小了十岁的弘农王殿下,明白这是来自弘农王的考校,倒也不着急作答。
“甚善!以文若之才,若久居书院苦读,反为不美。读万卷书,不若行万里路,日后当注重学以致用才是。”刘辩随意点评两句,又看向陈群和司马朗二人。
“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群入并州半载,方知个中真谛,殿下仁政,群拜服不已!”
陈群对内政之法颇感兴趣,在并州的这段时间除了在书院求学,便是在钻研并州新政,对弘农王提出的一些列新政措施佩服不已。
“不知长文可有亲自主政之意?”听闻陈群主动提到了新政,刘辩顺势将今天的目的托出。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陈群二入上党,本就存了出仕弘农王的意思,此刻有机会倒也不再矜持。
“善!孤已下令将定襄、朔方二郡合二为一,仍称朔方郡,不知长文是否愿意屈尊任朔方太守?。”
“谢殿下,群必竭心尽力,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虽然刘辩说得客气,可是一方太守,已经算得上位高权重了,陈群连忙俯身作揖,谢过刘辩。
“文若素有王佐之才之美誉,可否屈尊为孤牧守雁门?”搞定陈群,刘辩又将目光转向了荀彧。
“但凭殿下差遣。”荀彧虽然内心还未完全认可刘辩,但能够得到一郡之地施展所学,却也是已经心动,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
“司马伯达素有贤名,可为西河太守,可否?”刘辩又对着剩下没做安排的司马朗问道。
“朗谢殿下赏识!”司马朗长揖一礼,郑重认主。
“哈哈……”刘辩一阵开心的大笑,站起身来,走到三人跟前说道:
“今日得三位相助,乃孤之幸、并州之幸、百姓之幸!”说完顿了顿,又道:
“并州初定,百姓蒙匈奴之祸久矣!诸郡百姓生计难以维系,诸君当以民生为先,兴水利、重屯垦,休养生息,积蓄民力,不得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