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丈量:大明但是大同纪元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教育与专利

第一百二十八章 教育与专利

那些科研项目有没有拿到相应的经费他们不清楚,可他们看得到的是,基本上每一笔从国库里出来的经费,管它是救灾款还是军费,先层层剥削再说……

“而根据我在不列颠的观察,其实他们的吏治也没有多么清明,国家给到各个科研项目上的拨款更是远不如大明,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既然朱鸿玲都说到了这里,再加上她说这番话的目的,那么,答案是什么就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贾谊的《过秦论》中有这么一句,‘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诚然,愚民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有它特定的价值的,一来,它提高了大一统帝国的稳定度,二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发展大规模的基础义务教育,确实是得不偿失的。

但现在的情况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逆转,文字,作为思想与知识传播的载体,其作用在促进科技的发展与普及上有着不可忽视,且决定性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来说,当一个农民发现了一种提高的粮食产量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刊登在报纸之上,而这一地区的其它农民必然会纷纷效仿,久而久之,大明的粮食产量是不是在我们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自然完成了增长……”

站着的朱鸿玲听得清楚,台下绝对有人发出了类似“切”的鄙夷之声,毫无疑问,他们认为朱鸿玲的想法实在是过于天真。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直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朱伯溱又一次开口了。

“鸿玲,你说的这件事自然是要建立在所有农民都识字的基础上,可就算如此,你又怎么能保证那个率先发现此种方法的人会将这件事分享出去,而不是独占,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呢?

别的事情朕不清楚,但要是说到粮价,朕还是有所关注的。

毫无疑问的是,当市场上流通的粮食越少,粮价便会相应地增高,那要是一个农民能收获的粮食突然增加了,那他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将这个秘密藏在心里。

更有甚者,他们会打心底地希望别人都粮食减产,这样他们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该说不说,朱伯溱这是把绝大多数人的心里话给说了出来,这话别人还真不好说,毕竟没有人愿意为了这点事儿去薄了朱鸿玲的面子。

与其和这位一时间风头无两的神枢公主结下梁子,他们更愿意用“啊对对对”这样的言语糊弄过去。

不过朱鸿玲又不是傻子,她当然清楚朱伯溱所说的这种情况,所以回答起来也是毫不费力。

“回禀父皇,这种事情的解决之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让那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知道,他将技术分享出去所能获得的利益远比自己藏着掖着多便可。”

“详细说说。”

朱伯溱毕竟是君王而不是捧哏,为了端住帝王威严,他是不可能做像是朱鸿玲答一句,他问一句这种事情的。

所以说,朱鸿玲无奈之下只好“演一场单口相声”了。

“世俗上衡量价值的标准毫无疑问便是金钱了,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分享出方法的人获得足够多的金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三国军神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