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引败兵与檀道济交战,战况可想而知——大败而归。袁术退保封丘,曹操军也趁势出击,袁术在城池被围之前逃到襄邑,曹操军以及檀道济大军追其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袁术走奔宁陵,敌军仍穷追不舍,最终袁术逃奔九江寿春。
当时镇守寿春的是袁术所设扬州牧陈瑀,陈瑀不让袁术入城,袁术退守阴陵,好言劝说陈瑀,陈瑀胆怯,不敢攻击袁术。袁术便于淮北集合军队攻向寿春,陈瑀大惊,令其弟陈公琰向袁术请和,袁术不从,捉住陈公琰继续进兵,陈瑀逃回下邳。
这下可算给了朱元璋合理染指扬州的借口了,当然现在还不是继续动兵的时候,等到将徐州消化完成,朱元璋自然会去找袁术的麻烦。在他眼里袁术就是一个接着四世三公名声胡作非为的小人,不值一提。
但此时九江郡的袁术却得到了一位年轻人的投效,此人正是孙坚之子孙策。虽然在孙坚死后其侄孙贲已经带着诸多将士依附于袁术了,但孙家之长孙武以及孙膑还是遵循孙坚的遗嘱,回到庐江的舒县找到了现在刚刚年过二十的孙策,希望它能够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为父报仇。
此时的孙策已经与当地豪族名士周瑜等人以及士大夫阶层结交,深得江淮地区的人心,颇有声誉。于周瑜更是有总角之好,升堂拜母。此时带着自己的势力以及父亲的遗部投靠袁术。
现在的袁术正是用人之际,对于有名望的孙策很是重视,他知道孙策与刘裕有杀父之仇,正好可以拿来抵御荆州的军队。于是开始驱使孙策四处攻打周边不服从的太守县令。
当然孙策听从袁术调遣也完全是为了积攒自己的实力,同时将自己的名声打响。有孙武、孙膑以及自己的结义兄弟周瑜的帮助,孙策几乎屡战屡胜,横扫江东。可惜袁术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曾许诺让孙策任九江太守,过后却改用自己的亲信丹阳人陈纪担任此职,孙策对此很失望。
后来袁术向庐江太守陆康索求三万斛军粮,陆康不给,袁术大怒。孙策以前在舒县时曾去拜访过陆康,陆康看不起孙策,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不出来相见,为此,孙策也对陆康怀恨在心。
袁术就派孙策去攻打陆康,并且允诺说:“之前我错用陈纪,经常后悔自己用错人了。如果这次你能抓获陆康,庐江郡就真正属于你所有了。”孙策奉命后出击,交战许久,终于拿下了庐江郡。
可是,袁术却任用他的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这让孙策对袁术更为失望,这也为他后来的脱袁自立埋下伏笔。当然此战陆氏家族百余人因为饥荒和战乱,死了将近半数。让年纪轻轻的陆议不得不起来支撑家业。
当然就在其他诸侯打生打死时,刘璋已经迫不及待返回幽州老家了,他命令韩信、岳飞、斛律光、宇文成都、姜松、萧摩诃等人带领青龙、白虎、朱雀三军继续追击匈奴鲜卑败军,与张掖郡的卫青等人汇合。
刘璋自己则归心似箭,几年的征战在外让他实在想家,想念家里的娇妻和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