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向上级或者有权势的人,提出忠告或者规劝,不回避真相,坚持真理,无畏权势。这个成语强调了勇于直言,敢于对上级或者有权势的人提出真实的意见,无论是否得罪他人。
犯颜直谏的人,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以直言规劝。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一般这样的人,忠心正直,犯颜直谏,没有奸诈之心,大公无私,讲话、做事符合国家法规,这样的人要推举他作列士。
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下,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
当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猛,有威名。
青州属城官吏听到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廉,独自留下。
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屡次招请,都不肯前往。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
陈蕃称他的字,而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
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百姓赵宣葬亲却不闭墓道,自己住在里面,服丧二十多年,乡邑都称他的孝行,州郡几次礼请他。
郡里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问到他的妻女,知道赵宣的五个子女,都是居丧期间生的。
陈蕃于是大怒说:“圣人制礼,有品行道德的人,都得遵守;
不肖的人,也应努力做到。
而祭祀不须次数太多,太多了,反而不敬。
你现在睡在墓中,在墓中养儿育女,欺世盗名,迷惑群众,污辱鬼神,岂有此理!“
于是办了他的罪。
大将军梁冀大权在握、威震天下,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
送信的人无法见到陈蕃,于是假托他事请见陈蕃,陈蕃发怒,将其打死,因而获罪,被降为修武县令。
稍得升迁后,任尚书。
当时零陵、桂阳山贼造反为害,公卿商议要遣军队剿平,汉桓帝又诏令州郡,权宜推选孝廉、茂才。
陈蕃上疏辨驳说:以前高祖(刘邦)创立大业,海内人民如释重负,官吏抚养百姓,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
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陛下的孩子,导致孩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造成的吗?
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考核刺史太守县令长,发现那些为政乖乱,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廉洁奉公,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大军,盗贼自然会平息啊!
另外,三署的郎官两千多人,属官超过规定限额还未加任用,只应选择好的授予官职,那些昏庸不法的应挑出来不要他们。
这样,哪里还要您下诏权宜推举人才,因而助长请托的风气呢?
因此上疏而得罪了汉桓帝的近臣,被外放为豫章太守。
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
征召他任尚书令时,送行的人都不敢走出外城门。
延熹二年,升任大鸿胪。适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汉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因而获罪被罢免回家。
又被征为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
当时,封爵赏赐超过制度,皇宫内的宠臣外戚,权势很盛,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臣听说奉事社稷的人,一切为了社稷;
奉事人君的,一切为了得到人君的欢喜。
现在臣蒙陛下恩宠,位列九卿,见到陛下有处理不妥的地方而不劝谏,那就不过只是图得陛下的欢喜而已。
诸侯上象二十八宿,垂象在天,下应分土,藩屏王室,高祖约法,不是功臣不得封侯。
可是,听说您追记河南尹邓万世的父亲邓遵的微小功劳,重新授给尚书令黄隽先人已断绝的爵位,内侍们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受赏,授予官职不考虑实际能力,裂土分封未考核实际功勋,以至一家之内,封侯的有好几人,所以日月失度,阴阳错乱,稼禾不熟,民财不丰。
臣知道封事已经进行,说了也无济于事,但衷心希望皇上到此为止。
另外近年征税,百姓十分之五六受到伤害,导致万人饥寒,生活困难
。然而宫女数千,吃肉穿绮、油脂粉黛等各种开支不可统计。
俗语说:'盗不过五女门',是因为女儿多使家里贫穷。
现在后庭宫女,难道不会拖累国家吗?所以倾宫的宫女出嫁了,天下的风气也转变了。
楚女在西宫发愁生怨,把她们收在一起,而不亲近,一定要生忧愁之感,招致并隔水旱之困。
监狱是用来禁止违法乱纪的,官吏要称职治理。
如果执法不公平,做官的不得人,国家的政治就要遭到损害。
使天下的人都说监狱是由于民怨而兴起的,爵位是因为行贿才得到的。
不又臭又脏,哪里飞来苍蝇呢?
您应采访得失,择忠从善,下诏把选举人才这类事交给尚书、三公办理,使奖赏处罚,各有主管,这难道不是值得庆幸的吗?
汉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并放出宫女五百人,只赐封黄隽为关内侯,邓万世为南乡侯。
延熹六年,汉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臣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祭祀天地的时候。
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有助祭祀,用来推崇孝敬之情。
如果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
所以皋陶教训舜'无教逸游',周公教训成王'无盘于游田'。
虞舜、成王尚且要以此为戒,何况德行不及二主的呢!
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有'三空'的困厄呢。
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这就所谓'三空'。
加上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入睡的时候,怎么能耀武扬威,醉心于车马驰骋的场面呢。
又,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
齐景公想去琅邪观海,晏子对齐景公叙述了百姓不爱听旌旗舆马的声音,摇头皱眉的情况,景公因此不去了。
周穆王想周行天下,任心所为,到处都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为他读《祈招》之诗,用以阻止他的这种思想。
真正痛恶游乐的害人啊!
奏书送上,汉桓帝并没有采纳。
自从陈蕃任光禄勋后,便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不久,征召为尚书仆射,转调太中大夫。
延熹八年,代杨秉为太尉。
陈蕃辞让说:“不过误,不遗失,循用旧典文章,臣不如太常胡广;辨别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臣不如弛刑徒李膺。“
汉桓帝没有听从陈蕃的辞让。
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时,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
大司农刘佑、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汉桓帝意旨而受到惩处。
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汉桓帝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
反复申诉,词意恳切。汉桓帝不听从,陈蕃因此流泪起身而出。
当时小宦官赵津、南阳恶霸张汜等人奉侍宦官,仗着他们的权势作恶犯法,太原、南阳二郡太守刘瓆、成缙审讯他们,虽有汉桓帝赦免他们的命令,但仍然讯问到底,处死了他们,宦官们对他们怀恨在心。
官吏秉承意旨,于是上奏汉桓帝,认为刘瓆、成缙罪当处死。
而山阳太守翟超没收了中常侍侯览的财产,东海相黄浮处死了下邳县令徐宣,翟超、黄浮都受了髡钳之刑,被押往左校劳役。
陈蕃和司徒胡广、司空刘茂一同劝谏汉桓帝,请求赦免刘瓆、成缙、翟超、黄浮等人,汉桓帝对此不满,有关部门因而弹劾他们,刘矩、刘茂不敢再说什么了。
陈蕃于是独自上疏说:臣听说齐桓公修霸业,主要在修治内政,《春秋》对于鲁国微小的过错,也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先自己修养好,然后才可以要求别人。
现在贼寇在外猖獗,是四肢的病痛;但内政紊乱,却是心腹的祸患。
我睡觉睡不着,吃饭吃不饱,实在担心一天比一天亲近您身边的人,进献忠言的人日益被疏远,内部祸患越来越严重,外部灾难正在加深。
陛下以列侯身份继承皇位。
小家蓄产百万的财富,子孙还耻于失去先人的产业,何况产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想懈怠不自重吗?
真的不爱惜自己,不应当想想先帝得天下的勤苦吗?
从前梁冀一门五侯,祸害遍天下,上天启发您圣明的思想,把他们收捕处死,天下的舆论希望社会稍得平安。
那些明显的鉴戒就在眼前,覆车的教训犹如昨日,可是宦官的权势,又互相鼓动勾结。
小宦官赵津、恶霸张汜等人任意贪污、残暴,阿谀奉承您左右的宠臣,前太原太守刘瓆、南阳太守成缙,收捕处决他们,虽说赦后不当处死,推求他们的真心,在于为您除去虚假。
那么您又有什么可生气的呢?
小人道长迷惑了您,使您大发雷霆。
如处刑责罚,已经太过了,何况处以极刑致令杀戮呢?
另外,前山阳太守翟超、东海相黄浮奉公守法,疾恶如仇。
翟超没收侯览的财产,黄浮处决徐宣,两人都因此获罪受刑,得不到您的赦免宽恕,侯览为非作歹,只没收他的财产已属万幸,徐宣犯有罪过,死有余辜。
以前丞相申屠嘉叫来文帝宠臣加以斥责,洛阳令董宣当面斥责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文帝向申屠嘉请求免杀邓通,光武帝还重赏了董宣,没有听说对这两位大臣因独断专行而加以处罚。现在您身边的那些小臣们,恶意伤害党人,随便罗织捏造罪名,致刘瓆、成缙于冤狱。
刘瓆是青州平原人士,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一些平原人士,重温下名单:襄楷、华歆、华表、祢衡、王烈、陶丘洪、管辂、刘子平、刘平、刘惇、魏劭、刘瓆。
《后汉书·桓帝纪》提到了一个“太原太守刘质”应与刘瓆是同一人,且刘瓆还是刘氏宗室子弟。
管辂,山东省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
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
管辂八九岁的时候,就很喜欢抬头望天看星星,遇到不认识的星星就问人,最敬业的是他“夜不肯寐“。
这又是一奇。他父母怕耽误他的睡眠,于是就禁止他看星星。
但是管辂还是不肯睡,他说:“我虽年小,然眼中喜视天文,家鸡野鸟都知道天时,更何况人呢?“
他常常在地上画日月星辰,说出的话非常人所能言。
就连学问很深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大异之才“。
管辂长大成人以后,精通周易,天文地理,占卜看相,风水堪舆,无不精微,但面相粗陋,没有一点威武仪容,好喝酒,好开玩笑,不论是谁都如此。
因此当地人都很喜欢他,但并不尊重他。
管辂的父亲在利漕作官。当地居民郭恩兄弟三人都得辟足疾病,让管辂算算命。
管辂说:“卦中说您家中有坟,其中有个女的是冤死鬼,不是您的伯母,而是叔母。从前生活困顿,有人想得到她的几升米,将她推入井中。她入水后挣扎了一会。井上的人又推下一块大石头,把您叔母砸死,孤魂冤痛,向上天控诉。“
听了这些话,郭恩哭泣着认了罪。
广平刘奉林的妻子病得很厉害,已买好棺材准备后事。
当时是正月,让管辂算卦。管辂算完后说:“她的命数是八月辛卯日的中午才结束。“
刘奉林不信,但他的妻子的病竟然渐渐好转。
到秋天发病而死。果然像管辂说的那样。
管辂去拜见安平太守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