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他伤心的是第二任妻子杨氏又去世了,尽管他再纳户部侍郎薛奎之女为妻,但每每想到杨氏还是悲从中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个陪伴他无数个黄昏后的女人,再也回不来。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后,理所当然的同退。退的是位置,始终保留的还是那颗炙热的心。他建醉翁亭,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他建平山堂,写下“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他在颍州流连当地西湖,写下“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时间和空间无法限制欧阳修的心境。在外漂泊12年后,仁宗又一次召他回京,开始了他八年的翰林生涯。
嘉祐年间有四真,富弼是真宰相、包拯是真御史、胡瑗是真先生,而欧阳修是真翰林。
为什么欧阳修能被当世称为真翰林学士呢?他主修《新唐书》,独修《新五代史》,修史是最考验人功夫的。除此之外他还干了件大事,主持了中国科举第一榜,苏轼、苏辙、程颢、吕惠卿、曾巩、曾布、王韶、张载、章惇、林希、王韶等人都在榜上,这一榜后来出了九位宰相。不是欧阳修慧眼识人,可能很多精彩就不再有。
欧阳修和苏轼亦师亦友的感情,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欧阳修去世后,苏轼独回平山堂写下《西江月·平山堂》,应该也是满怀对欧阳修的怀念吧。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欧阳修一生吃过不少亏,有明枪有暗箭,他明白自己的性格过正过刚,容易得罪人,但他不改,改了还是欧阳修吗?不是了。
王安石如日中天之时,发起“熙宁变法”。已经要告老还乡的欧阳修在青州看到变法内容,发现“俵散青苗钱”的过程中,“抑配”和“俵散秋料钱”的弊病,欧阳修没有坐视不理,而是上书己见,并且在治下停止此法。
只要是对的,欧阳修不怕事,但有的事情也让他难以接受,比如外界传他的风流韵事。
说他和外甥女张氏淫乱,无非是他支持范仲淹新政,损害了他人利益,而被扣上了这种帽子而已。
后来蒋之奇弹劾他与大儿媳吴春燕有染,差点让老年的欧阳修吐血,无非是他卷入了朝堂纷争,被恶意中伤。幸好有宋神宗出面澄清此事,惩戒那些造谣中伤者。
欧阳修也会累,但直到去世的前一年,他才真正卸下身上的担子,当起了“六一居士”。
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靠得不是最后位列宰执,而是他对北宋诗文革新做出的贡献,是他力改浮靡之风。后来苏轼说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愿世间满头白发之人,都能如你一般,历经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戴花举杯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