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交替之际,韩世忠、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这四个人中,刘光世后面畏战,张俊投靠秦桧害死岳飞,岳飞死于莫须有,只有韩世忠得到善终。
同样是主战派,同样是活跃在抗金第一线,同样让秦桧咬牙切齿,韩世忠凭什么能够避免和岳飞一样的悲剧?
韩世忠出身在陕西榆林的一户普通人家。那时候的榆林是北宋的边地,战事频发,习武成了当地男子的生存技能,而韩世忠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一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言不合就开打的人。
如果不是当兵,韩世忠可能就是地方豪侠或者说混混,幸好他踏上了从军路。
十八岁时,韩世忠应募从军,挽弓射天,人生开始有了意义。
他有意义的人生,好像一直都在打仗。
打西夏,韩世忠还是一个初入军营的毛头小子,唯一能依仗的就是不怕死,不怕死就不会死。
韩世忠的勇猛很快就得到了回报,他从一个小兵被提拔成一个手底下有十多人的小队长。
韩世忠带的部队是敢死队,每次都要冲在最前面。打银州时,因为城高墙厚,宋军一度啃不动,最后是韩世忠站了出来,强攻上城墙,一刀斩了西夏守将,最终攻下银州。面对后面反扑来的西夏军队,韩世忠阵斩对方监军驸马,把西夏人直接吓跑。
在此后对阵西夏的战争中,他又败成德军,攻臧底河城,次次有斩获,也因功升任进武副尉。
北宋最大的农民起义,是方腊起义,而不是所谓的梁山好汉。方腊发展很快,攻下了不少地方,部众百万,宋徽宗赶紧征调各地兵马前去平叛,其中就有韩世忠。
遇到韩世忠算方腊倒霉。韩世忠先在杭州设伏,将方腊的主力打败,然后又一直追着方腊到清溪峒,一个人杀了几十人,还生擒方腊。他也因功成为承节郎。
图片
宋金结盟一起进攻辽国,韩世忠又带着人去了。这个时候的宋军确实差了点,面对垂垂老矣的辽军居然输了,也难怪后面金国反过来要打宋朝,谁都喜欢捏软柿子。宋军整体是软柿子,但韩世忠不是,他带着不到一百人遇到两千辽军,他简单布置后就直接冲了过去,将辽军执旗手斩了,后面一直追着辽军乱砍。
韩世忠打的最多的还是金人。
宋金联盟灭掉辽国后,金看到了宋朝的无能,于是调转枪头,对着宋朝狠狠的刺了过来。
韩世忠在河北抵挡了金军好几年,打出了自己的威名。有一次,数万金兵围攻赵州,当时守城力量不够又孤立无援,逃跑和投降的声音响了起来,韩世忠坚决反对,带着三百敢死队,趁着天下大雪的时机直杀金营,把金军打跑了。
其实韩世忠能够得到善终,和他的从龙之功有关,也和他的救驾之功有关。
靖康之难,宋朝两个皇帝被抓,整个汉族迎来了悲惨的命运。
康王赵构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担负救亡重任。赵构到达济州时,韩世忠也带着军队去投靠他,和其他大臣一起拥戴赵构为帝。后来韩世忠打败来犯的金军,随着赵构到了南京,就在这里赵构称帝,而韩世忠成为从龙之臣,禁军组建时被任命为左军统制。
后来形势发生变化,韩世忠又一路护送赵构南下,沿途斩杀有反意的刘彦,驱逐李民,处死参与的小校二十九人,保证了赵构的安全。
赵构逃到杭州,结果被苗傅、刘正彦谋反,杀了赵构身边的守卫将领,逼赵构退位。关键时候韩世忠及时赶到,匆忙之间身边只有不到百人,但韩世忠毅然攻城,吓跑了苗傅和刘正彦,斩杀参与叛乱的禁军将领吴湛,救下赵构,后又连续将参与叛乱的抓获斩杀。
想想当时赵构看到韩世忠的画面,喜极而泣都是轻的,韩世忠应该就是赵构黑暗中的曙光吧。
这次救驾,赵构亲自书写“忠勇”二字赐给韩世忠,还加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韩世忠成了南宋军中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