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友,辛苦你了!”
宋应星有些消瘦的手掌轻轻拍在徐骥后背,后者心头一热险些落泪。
自从孙元化被崇祯冤杀后,其父亲徐光启便一蹶不振,不久后撒手人寰。被昏庸的大明朝廷伤透了心的徐光启临终前留下遗嘱,让他修身克己不入仕途。
徐骥一直遵守着父亲的嘱托。
然而收到宋应星的书信后,他踌躇良久,终归还是将徐光启生前著述的《几何原本》、《农政全书》以及一些尚未来得及整理的稿件打包送来了日照。
这些都是父亲一生的心血!
想来他也希望这些资料能够落在真正懂它的人手中,为这悲凉的世间送去一丝光热。
徐骥并无留下来效力的打算,也不愿久留,将资料亲手交给宋应星后便匆匆离去。
送别徐骥,宋应星枯坐良久。
“秉初,你可知道故登莱巡抚孙初阳孙大人?”
老人招呼大孙子在身旁坐下,语气中透着些许悲凉。
“天启六年以大炮守城,面对20万清虏岿然不动,重创贼酋奴儿哈赤,创造宁远大捷的那位孙元化大人吗?”
宋秉初显然对孙元化极为推崇。
对他的事迹也颇为了解。
他接着说道:
“崇祯元年,袁督师..被杀,孙大人在内外隔绝的困境中以西洋炮驻守八城二十四堡岿然不动!”
“崇祯四年,孔贼发动吴桥兵变,孙大人兵败被俘。虽在囹圄,孙大人仍然持节不屈,他对孔有德晓以利害,终于说服后者接受招安!奈何王道纯藏匿朝廷招安诏书,并在孙大人返京之际斩杀叛军使者、悍然袭击叛军,导致孔贼再次叛乱。孙大人有口难辩,兼被政敌攻讦,最终含冤而死!”
年轻人说完有些颓丧地低下头颅。
他在心里想着,若是孙大人还活着,若是他的军事策略能够推广开来,建奴还会入关吗?
“孙大人大胆招募西人,雇佣了很多欧罗巴火器人才。然而朝廷中大多数人盲目自大,且对西人防备甚深,彼此理念不合也是常理!”
宋应星长叹一口气说道。
宋应星年轻时也曾一腔报国热情,然而一生仕途不顺,在几十年的磋磨中早已对大明心灰意冷。
想到孙元化的经历,不免有些物伤其类。
孙元化是一位杰出的武器专家和军事思想家,他的冤死意味着西方军事专家派在大明的彻底没落。
问题是
这一军事思想被三顺王带去了满清,并在征服全国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就是如此讽刺!
“孔有德将西洋火器带去了清廷,如今清廷又得到遵化,其在火器方面再无掣肘!”
老人短暂感伤后就将注意力移到了现实。
以往清廷因为缺少铜铁以及锻造工人,只能少量仿造小口径的青铜炮。即便如此,产品质量也低得感人!
因此对于三顺王投降时带去的几十门大炮,可谓是当眼珠子一样宝贝着。
然而入关后一切都变了。
南北冶铁双雄之一的遵化落入清廷手中,使得清廷一下子获得了十几倍的钢铁产量和数千名熟练的冶铁、锻造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