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如果能帮上忙,也算是还了陈佳新上次帮忙争取免初试名额的人情。
想到这,秦诚就对着陈佳新点点头。
陈佳新立马心领神会,把一份通知要求递给了秦诚。
秦诚大概瞄了一眼,通知里的大意是需要阐述一下,高中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
想要写好这类材料,那就得先有充足的样本,去掌握和了解哪种模式,对于学生的生本教育发展,是最有效和最直接起作用的。
像陈佳新这样一直干坐在这里,哪怕语言功底再好,词汇掌握得再多,也是写不出来的啊。
这里就有个学问或者说道理。
不管是写什么材料,撰稿人都不能坐井观天,想当然地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靠着自己的现象来行文撰稿,那样的话哪怕文章写出来了,也是一坨不接地气的垃圾大便。
根本没办法反映真实情况,也无法引起其他人的共鸣,这样根本就不是在写稿子,而是在杜撰不存在的情况。
还好秦诚是一个有良心的撰稿人,之前在部委里,写的每一份材料,都是经过多方调研和取数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以及多次打磨,才最终成稿的。
写出来之后,秦诚还会征求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如果得到反馈哪些地方要改过来的,秦诚也会毫不含糊立马改正过来。
其实写材料跟做学问,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
如果不能脚踏实地从实际需求出发,那痛苦的不仅是撰稿人自己,还有审稿人也会顺带被折磨。
试想一下,你写得稿子一直不过关,那负责审稿的上级,就得反复帮忙把关和提出指导意见。
久而久之,写稿子的人会逐渐产生自我怀疑,会反复质问自己是不是写材料的那块料。
而审稿的人,也会给撰稿人贴上文笔一般或者拉胯的标签,以后甚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也不会让这个人写材料都有可能。
这对于在前途上有所追求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是毁灭性的打击。
不管在什么单位,能够被上级看中,负责写稿子的人,一般在提拔升迁还有个人待遇上都是比较优越的。
除非你是上了年纪的或者已经功成名就的老同志,要不然只要是有上进心的年轻人,都会想着搏一搏,看看能不能被领导看上自己的文字能力,然后获得快人一步的发展机会。
陈佳新这会的心理状态,估计也是差不多这种意思。
他想把这篇文章写好,但是却无从下手。
万幸的是,他没有想着自己闭门造车,瞎编杜撰一波。
那样的话,肯定就是治学态度有问题了。
而秦诚作为一个有良心、有节操的老材料狗,自然也不会帮忙这样的人。
“老师,我看了一下,如果要把这篇稿子写好的话,还得去找一下我们学校的生本教育实践案例,掌握一下相关数据,并且最好访谈一下已经在搞生本教育的老师,看看她们都是什么样的想法。”
“把素材收集齐了,摸透了整个生本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才能写出来符合要求的文稿。”
秦诚的一番建议直切要害之余,又不拖泥带水。
这正是陈佳新想要的意见和建议。
“秦诚,你这样一说我就懂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其实陈佳新不懂这些,也不是他的个人能力问题。
这还没上升到这个层次。
主要是陈佳新一直都在知名高校的象牙塔里,专研文学作品之类,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行政文稿。
就连党政办副主任这个位置,也是才坐上这个位置不久。
雷建军校长平时也很忙,根本没有时间指导陈主任怎么撰写行政文稿。
这就相当于陈佳新得自己从头摸索,什么都得靠自己去钻研和研究了。
本来呢,靠着自己去研究,甚至碰壁多了,也能慢慢取得进步,最后也能成为数一数二的文稿高手。
毕竟秦诚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
多写多改多练,总没有错。
可是陈佳新现在已经没这个机会,失去这个阶段了。
一上来就是一个必须很快出稿子的位置,而且还没有什么试错的机会。
只要雷校长有需要,就必须拿出一份百分百过关的稿子给他。
要不然就是陈佳新不称职,或者说不胜任这个位置。
尤其是陈佳新的前任陆军,正是因为在这方面上弄虚作假,才被雷校长给拉下来的。
要不然也轮不到陈佳新坐这个位置了。
所以,陈佳新想把这件事情的迫切之情,秦诚是能够很好理解的。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秦诚一直给陈佳新介绍和指导行文思路。
陈佳新毕竟是文学底蕴深厚的才子,经秦诚这么一点拨,立马就对这篇稿子的行文思路,有了非常深刻的体会,也就不再这么担忧和焦虑了。
“秦诚,没想到你在写行政文稿方面,也这么有研究啊。”
陈佳新忍不住夸赞道。
“无他,熟能生巧而已~”
秦诚淡淡地回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