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琴听着秦诚的声音,一边走出房门,一边说道。
在她看来,秦诚还是还是一个高中都还没有毕业的小孩子,哪懂得什么投资的门道啊。
而且秦世平和张玉琴他们这辈人,经历2002年股灾等一系列投资“滑铁卢”事件,所以对于“投资”这两个字,神经是分外敏感的。
尤其是一向保守的张玉琴,谁跟她讲投资这个事,她下意识就觉得这个人是来骗钱的。
张太后就喜欢把钱,都存到银行里收利息。
虽然这点利息也不多,可这在她看来,起码没有亏掉本钱的巨大投资风险。
虽然钱如果一直不拿出去投资的话,最后银行的存钱利息也会因为跑不赢通货膨胀的速度,收到的那点可怜巴巴的利息,也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购买力也会一直下降。
从这个层面上看,其实货币的储蓄户,也是在慢慢亏损。
只是相比于炒股票大涨大落,这点亏损是“温水煮青蛙”,如果不去细究的话,很难看出来罢了。
秦诚很想跟张太后普及一下这方面的金融常识,可是很明显张太后并没有这个耐心听他说这些。
没办法,秦诚只能直入主题,直接劝说老母亲去买房。
“老妈,我觉得这会儿,咱们家可以去蛇口买套房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买个两三套也不怕。”
“哈?你这小子冷不丁地说什么去蛇口买房子干嘛?”
张太后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另外秦诚一开口就说要去蛇口买房子,也把她吓了一跳。
这会儿虽然蛇口的房子还没有涨起来,可不管再便宜都好。
买一套房子,没有一个大几十万或者上百万,正常人想都不敢想这个事情。
更何况蛇口距离秦诚他们家几十公里,家里也没有亲戚在那边。
张玉琴实在是想不出来为啥要在蛇口买房子,家里现在又不是没有房子住。
虽然她跟亲视频是有一点积蓄,可以负担得起蛇口的一套房子。
可是张玉琴也有自己的打算。
秦诚这会才准备高考,也不知道后面他会去考到哪个城市的学校。
万一秦诚考到首都或者沪上去上学了,后面又打算在那边安家立业不回鹏城了。
张玉琴两口子哪怕不跟过去,帮忙秦诚带娃照顾家庭,也得支持他一大笔钱,帮助秦诚在准备落脚的城市买房子置业啊。
这就是中国人浓厚的“家园意识和情怀”。
打个比方,如果你在外地漂泊打工一辈子,哪怕赚了很多钱,但却没有在本地置业购房,那对这个城市来说,终究就只是一个“打工仔”,永远无法真正融入这座城市,成为真正的“本地人”。
一句话总结就是,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不是这座城市的原住民。
租房的人,永远都是来xx建设者。
这在大多数国人的思维模式里,是根深蒂固且无法改变的观念和看法。
张玉琴和秦世平就秦诚一个儿子,哪舍得秦诚如一叶浮萍,在外地随意漂泊,最后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秦世平是没有想到这么远的,他觉得很多事情就应该见一步走一步。
可张太后不是这么想的,她就是操心的性格,恨不得把秦诚的一辈子都规划好,生怕秦诚在外面吃亏了或者受委屈了。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的倔强和野望。
所以她是不会随意动用自己的多年积蓄,去做一些看起来十分冒险、且收益又无法量化的投资。
也就是提出这个买房意见的,是张玉琴自己的儿子。
秦诚要不是有着这个血缘关系,早就被张太后当成推销“三无”垃圾金融产品的销售人员,直接给她赶出门外了。
哪还有这么好的耐心,还跟秦诚拉回掰扯几句。
秦诚这会也没办法,直接跟张玉琴这样说,“其实我是重生回来的,所以我知道以后蛇口的房子会大涨几倍,现在不买以后就没机会了”。
如果这样说的话,张太后可能还不会去买房子,但是就一定会抓着秦诚去某家的精神科去看看了。
“没什么好商量的,我是不会买蛇口的房子的。”
果然不出所料,张太后义正言辞地拒绝道:
“我也不知道外面是不是有人跟你说啥了,如果有人敢带坏你,影响你学习考大学的话,我绝对不会放过他的。”
张太后甚至还以为是有类似于房产销售的人,私底下怂恿教唆秦诚,引导秦诚来劝说自己买房。
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带坏秦诚、引导秦诚劝说自己去买房的人,正是秦诚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