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没有别的同学,有意愿为我们介绍一下其他网络热词呢!!!”
陈佳新这会的上课信心也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心想还好秦诚主动站出来搞热了整个课堂气氛,要不然如果气氛一直这样冷下去,都不知道怎么把这节课讲下去了。
陈佳新想着这会趁热打铁提问,应该会有很多同学想着像秦诚那样,也主动举手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吧。
结果再次出乎他的所料,这会也跟刚刚那样,压根都没有人举手提问。
“这又是什么操作啊???”
“咋这会还跟刚刚一个样,一个主动回答的同学都没有呢???”
……
陈佳新的脑海中,连续闪过好几个大问号。
如果说之前没有人举手,就是高三(九)班的尖子生们,一贯的课堂反应的话,那这会课堂的热烈气氛,明明都被秦诚给带动起来了啊?
陈佳新不管怎么想,都无法弄明白这些表达欲望已经被充分带动起来了的尖子生,为什么也不尝试着站起来说一下。
其实陈佳新没有搞明白的是,高三(九)班的尖子生们,从头到尾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面子”。
这一点不管是刚刚,还是现在,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只不过是之前想着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会显得很“掉价”没有面子。
现在则是因为秦诚讲的太好了的关系,不管是谁接着举手站起来讲,都会被自然而然地被拿出来跟秦诚一起比较。
这样可想而知,肯定会被其他同学类似这样评论,“讲的完全不行啊,根本跟秦诚没得比嘛”。
想到被这样比较和评论,九班这群自尊心特别强的尖子生们,自然就没有人敢主动举手发言了,尤其是在秦诚之后继续发言的这个人,所承受的发言压力更是最大的。
如果讲的好的话,还没有什么,
万一跟秦诚相比,发言的效果差距太大的话,肯定会被大家说就是在“狗尾续貂”。
那样子也实在是太特么丢脸了。
大家都到这点都完全无法接受,于是索性都不举手发言了。
谁愿意去当秦诚的“背景墙”,谁就去当呗,反正不要是自己就行了。
这就是班里其他同学的真实想法。
陈佳新没有办法听到他们的心声,所以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什么良好对策。
只有阅历丰富的秦诚,老早就猜到自己回答完以后,会有这样的“反效果”了。
因此他在站起来回答问题之前,才会跟林若雪约定好,让她作为第二个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陈佳新捧捧场子。
实际上,在秦诚看来,能够有这样的气场还有能力,在自己的后面继续回答问题的,整个高三(九)班也就只有林若雪一人了。
幸好林若雪破天荒地答应了自己,表示愿意当这个第二个举手回答问题的人。
要不然自己这会虽然当了第一个举手回答的学生,看似帮忙陈才子打破了无人回答问题的尴尬局面,实际上到了后面,也是会对陈佳新的整堂课造成更加大的不良影响。
毕竟在自己发言之后,其他同学都因为害怕被拉着跟自己作对比,都已经没有人敢举手发言了。
那陈才子还想把这个课讲下去,还想继续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话了嘛。
结果也正如秦诚所料,这些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心态上就是“只能赢不能输”的偏执心理。
其实他们一直保持这样的想法,是很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成才的。
俗话说得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今天哪怕不是秦诚在这里秀了他们一波,以后他们上了大学或者进入社会以后,肯定还会有“王诚”、“刘诚”、“李诚”这样的“世外高人”中途蹦出来,冷不丁地把他们比下去。
如果每次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都想着“我还是等下次没有这样的人,再出来亮相比较好了”,那样的话可能永远都等不到这样的机会。
另外,在这个社会当中,能够成为全场焦点的“人中龙凤”毕竟只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人都只是普罗大众的一样。
既不是很起眼,又没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多时候甚至还是那些牛批之人的背景墙而已。
这个事实虽然很残酷,但想要很好地融入社会,那就必须得主动去接受这个事实。
正所谓“努力过后就没有好遗憾的”,只要自己已经尽全力尝试过,去努力争取过成为“人上人”的机会的话,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纠结自己是不是全场最闪亮的那一个了。
毕竟不管是优秀还是平庸的人,都平等地享有追求自己的“小确幸”的权利,这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剥夺的。
高三(九)班的这些心高气傲的尖子生,需要增长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年级排名而已,还需要明白这个浅显却又很难做到的道理。
秦诚从来都没有想做全班最闪亮的那个,他从来都是以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任何一件事,所以说才能这么坦然地接受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
比如说秦诚的地理很差劲,被赵小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好几次,他也不会感到面红耳赤。
并不是说秦诚没有羞耻心,或者说他不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
而是对于他来说,与其有时间去羞愧或者自怨自艾,还不如快点想办法,迅速把地理成绩搞起来,这样或许来得更加实际有用。
这也是班里其他同学想不到的地方。
同时也是秦诚除了自己的人生阅历还有工作经验以外,最为强大的地方。
正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心理素质,秦诚面对任何事情才能这么游刃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