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看顾我的家人、拜托了!”索尼跪下对着范文程磕了三个头、也转身离去了。
范文程怱然醒悟到、此行他已得到最大的收获。
晚上、尚海还是举办了一个小型宴会、说明是为范文程送行。
在二师的小宴会厅里、尚海、奥汀娜、谢文儒三人接待了范文程、鲁库达两人。
不是不想让更多人参加、而是尚海深知、范文程绝对是太聪明的大才、鬼才、他现在每时每刻的表现、都不是真实的他、这种人最厉害的是推算能力、往往能做得到举一反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目前双方是生死大敌、民族之爭、不可轻忽。
一桌还算丰盛的宴席、打破了沉闷压抑的气氛。范文程起身、战战栗栗的鞠躬作揖:
“我冒味请教大帅一个问题、大帅和后金之间、是不是有什么恩怨难了。
大帅祖辈几代、世居广东新安、从未到达北方、也无亲人故旧、大明王朝更是垂垂暮年、为何竟如此生死相博、不知可否化解?”
尚海看着范文程昏暗的眼神中一缕精光、抿了一口酒、沉呤片刻举起一根手指:“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你也回答我一个问题。”
“你也是名臣之后、饱学之人、素有大才、为何弃服易冠、投诚后金、难道不怕祖宗蒙羞吗?”尚海确有疑惑难解、因为历史书中並无记载。
范文程却毫不迟疑、坦然回答:“我今天能活着站在这里、说明我的选择就是对的、简单一句话、求活而已、比起活命什么都不重要、大明王朝、崇祯皇帝他们德不配位、早已失却民心、天道难容、我在沈阳长大、心中集聚了太多对大明王朝的仇恨、大金皇上是千古明君、范文程得遇明主、此乃三生有幸!”
尚海沉思片刻后、方缓缓沉重地回答范文程的问题。
“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皇太极召集满洲贵族和重要官员时说:'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详明,可垂久远。至熙宗哈喇和完颜亮之世尽废之,耽于酒色,盘乐无度,效汉人之陋习。世宗即位,奋图法祖,勤求治理,唯恐子孙仍效汉俗,预为禁约,屡以无忘祖宗为训,衣服语言悉遵旧制,时时练习骑射,以备武功。虽垂训如此,后世之君,渐至懈废,忘其骑射。至于哀宗,社稷倾危,国遂灭亡。'
清朝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之后,让汉人习惯满族的发式
后金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之后,让汉人习惯了满族的发式
满洲统治者就强令投降的汉人效法满洲人的发式,把剃发作为归顺标志。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陷辽阳,“驱辽民聚城北,奴家聚城南,谴三骑持赤帜,传令自髡剃不杀。”
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攻下辽阳,“生擒御史张铨,其余官民皆剃发降”。不久辽东各地大小城池尽入金人手中,“官民皆剃发降”。
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攻至汉儿庄城外,明副将标下官李丰“率城内民剃发出降”。同年,金军进攻遵化,明中军臧调元被擒投降,“遂令剃发”。
崇祯三年(1630年),后金军降沙河驿,“招降城中人,皆令剃发”。
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时剃头令下,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我有《断发》诗:“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
请回去转告皇太极:皇太极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经天纬地之才、崇祯与其相比、犹如云龙井蛙之别、可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皇太极出身于后金蚩夷、地域狹窄、人口稀缺、思想狹獈、眼界封闭、如任其发展入主中原、后金满族为巩固其统治、必将对我华夏民族强制剃发易服、毁我华夏传统、辱我亿万同胞。
然而民族相沿就是一种文化的表征,用兵力侵略的异族,强使故有的民族放弃其民族的服饰而仿效自己,就不啻摧毁其文化,而且强替加上一种屈服的标识。
民族气节就是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追求、文明准则、价值尺度,包括高尚道德、优秀品质等等。
民族气节也是一个民族的人格化特征,是决定一个民族存续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五千年间历经沉浮却始终薪火相传,绵亘其中的正是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
不论我出生于哪里、我都是华夏民族的后代子孙、我因民族大义、民族气节最终必将与皇太报决一死战、避无可避、你回去和皇太极早作准备吧、抛开民族大义、我接受了皇太极的礼品、也有一份回礼请你转交、这也完全符合“先礼而后兵”。
走好、不送。
说完、三人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