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秦相孙相上奏清河县水利设施赈灾计划。
孙相请旨:“皇上,清河常年洪水不断,秦相和微臣均认为,清河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修缮加固,兴建新的水利工程”。
秦相上前:“皇上,老臣建议,太子可作为钦差大臣,代表朝廷,前往清河县慰问救济流离失所的百姓,广施恩德,主持水利工程兴建大计。”
孙相上前,拱手道:“皇上,太后寿诞在即,御花园修缮工程进度缓慢,太子恐怕脱不开身。”
皇帝看着孙相:“孙相有何人选?”
孙相倒是直抒胸臆:“微臣以为,文王可去。”
朝堂众臣议论纷纷起来。
“代表朝廷去清河县,那就是代表皇上。”
“文王妃有孕,文王爷去清河县恐怕也心思不安定吧?”
皇帝沉思,任由群臣议论了一会儿。
太子见父皇犹豫,倒是站不住了,大殿上前拱手作揖道:“父皇,儿臣乃太子,为父皇分忧是儿臣义不容辞的责任。儿臣即日即可启程前往清河县,工程不完工儿臣就不回来。”群臣一片赞许吹捧之声。
孙相侧身,给文王爷一个眼色,示意他上前。
文王爷倒是淡然。他知道,代表朝廷,就是代表皇上,这一角色非太子莫属。况且清儿有孕,照顾清儿是自己身为人夫最重要的责任。这当下离开家去往数百里外的清河县,一去就要两个多月,实在是不舍。但身为皇子,为父皇分忧也是责任,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是。去或不去,皆有父皇做主。
文王爷思定,出列上前,拱手作揖道:“父皇,儿臣作为大庆国皇子,为父皇分忧,为大庆国攻坚克难,儿臣义不容辞。只要父皇一声令下,儿臣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儿臣愿往。”群臣又是一片赞许吹捧之声。
皇帝正欲发话,大殿外传来太监的奏报:“武将军回宫请求觐见!”
皇帝大喜,“崇武回来了,宣!”
崇武是珍妃的二子,文王之弟,不喜在宫里待着,整日里舞枪弄棒,研读兵书,十日倒有七日在田大将军兵营里和士兵们厮混,渐渐的练了一身武艺,愈发得到田大将军赞许。
六个月前西北战事吃紧,武王竟自请从军,去西北打仗去了,倒是运筹帷幄,真的打了几场胜仗。皇帝喜悦,下旨封了武将军。几个月下来,西北战事渐渐平息,戎狄国进贡求和,皇帝亦不喜战事死伤,应允了下来。崇武将军得胜回来,实乃大庆国幸事。半月前召其回宫,没想到这么快就到都城了。
“宣武将军觐----见!”。
大殿外,武将军一身戎装,英气逼人,大踏步来到殿内,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儿臣参见父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快快平身!”
“谢父皇!”
武将军起身,向太子,文王点头致意,算是问候了。转身正色向皇帝报告:
“父皇,儿臣六个月前去西北打仗,如今得胜回来,特向父皇交旨。几场大仗,共歼敌三万,俘虏万余人,我军伤亡不足一万。父皇恩威并重,戎狄国求和,儿臣把俘虏都放回戎狄了。戎狄国王感恩大庆国皇帝皇恩浩荡,承诺有生之年绝不再侵犯大庆国边境。”武将军的声音在大殿内洪亮如钟,众臣赞不绝口,武将们交口称赞。田大将军当即为崇武请功,众将军附和。
皇帝喜不自胜,即刻下旨:“我儿威武,西北战事得胜归来,实至名归,国之栋梁,赐建武王府,授大将军衔,赏银五万两。其余将士论功行赏,阵亡将士依律抚恤厚待其家属。”
武大将军又报告了西北边境守卫和百姓的情况,只待边疆稳固,再撤回和轮换留守的军士,让边疆百姓休养生息。皇帝一一应允。
“崇武,你母亲很想念你,你先退下,去看看你的母亲吧。”
“是,儿臣告退。”武大将军退出大殿,脱去军装,换上常服,就往文华殿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