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的句子!”这是林野的第一反应。这样长,且几乎没有断句日文,他印象里是第一次见到。
文中看似处处闪动着自然之光,但绝非川端康成式的优美日语,或标准的意象主义。
按林野之前的理解,大江健三郎的文体跟“川端式文章”完全相反,但面前这段文章又和大江健三郎那种“基于感性和知性间张力的冒险”完全不一样。
就仿佛一股日语激流,想要通过雄心勃勃富于探索性的口语体叙述,将乍看起来模糊虚幻的世界演绎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简直让人怀疑能否称之为“一篇文章”了。
英语作家利比英雄诉说他看到这一段的感觉是:
“身为英文译者,我的心情近乎绝望,一面拼命克服这种感觉,一面一点点地尝试着译出一段长长的英语文字,尽量匹配中上健次的日语。”
利比英雄最后总结说:“对于中上健次的‘不凡’,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人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论证。
而对我来说,其‘不凡’就是与日语叙事历史‘长度’重合的力度本身。”
而在越过开口平稳有力的文字之后,中上健次小说中间的语言往往显得絮叨,也更口语化。
小心!绝不要小看这里的口语化!
林野认为这种口语化是,是中上健次以“言语”作出的抗争。
语言体系作为一种象征性存在,早已将二元对立的歧视理论沁透进内部,它隐藏在所有的权力机制、支配性文化,包括孕育了语言体系背后的某种机构之中。
简单来说,使用语言的瞬间,就是等于向统治的歧视理论屈服了。
中上认为自己需要抗拒“天皇”的语言统治,就不能使用现有的这套已成型的语言,他必须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
这就是中上健次独特的叙事语言!
对任何试图模仿中上健次的人而言,如何呈现中上的“力度”实在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而林野尽管有了记忆里模糊的“标准答案”
但想要还原这种浪潮一般汹涌而来的语言,还是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寻。
语言上如此独特的中上健次,叙事自然也不简单。中上健次的也被称为日本的福克纳,原因就是他的叙事手法与福克纳非常相似。
中上健次的“路地三部曲”(《岬》、《枯木滩》、《天涯海角至上之时》),即勾画一个类似福克纳作品中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路地”世界,即“路地小说群”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类似于“复联宇宙”一般的“路地宇宙”。
中上健次本人也承认受到福克纳影响最大,但他绝非简单模仿福克纳的创作。
如果非要说的话......
......
林野在黑暗中借着昏黄的灯光,随着笔尖在纸张上肆意横流,他脸上的笑容也逐渐狰狞,放肆。
那种接近癫狂的文字,可不是福克纳能写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