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知县突然说了对孙师爷说道:“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咱们应该买点儿粮食存在府库中,以防发生灾荒时没有粮食赈济灾民。”
“咱们这里是广州府出了事也是知府大人着急没有咱们番禺县什么事。再说我问的不是这句,再往前倒倒。”唐知县回答说道。
“再往前就是在我说灾荒,如果一闹灾荒没有个两三年的时间缓不过劲儿来。”
唐知县双手一拍,发出了啪的一声响。孙师爷连忙蹦起来一把从唐知县手中抢过了那件钧瓷的茶杯,仔细的看着发现没有破损,才长出一口气。
唐吉祥伸手从他手里重新夺过了那个钧瓷的茶杯,说道:“咱们番禺县的百姓遭灾,是不是应该打开质库赈灾呀?”
孙师爷被唐知县这句话惊呆了,光天化日之下居然说广州城里需要赈灾,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但是他转念一想,双手一拍。
“对,就这样整整那个贺瞎子。”
“不过大人,开质库这样事情虽然咱们可以做主,但是也要征得南海县令和广州知府的同意才行啊。”孙师爷提出了一个程序上的问题。
“这就是咱们这个附郭县的好处了,咱们的顶头上司不止有一个广州知府。待我换了衣服出去一趟。你准备准备,明天开始,开库赈灾。”唐知县微微一笑,毫不在意的说道。
第二天清晨朝阳街仁和质铺的门口站着十来名顶盔掼甲的兵士。
其中有四名大汉比别人高了两头,身体铁甲,手持长剑立在那里,仿佛是庙门口的风调雨顺四大金刚。
孙师爷望着四个人,想着他们刚来时自我介绍的时候,居然名字也很巧合的叫风调雨顺。不知道他的父母是怎么会给他们起这样的名字的?
孙师爷的身后杨剑正站在那里愁眉苦脸的望着门口。
今天早上他被孙师爷从大牢里提出来,并给他看了一份公文。
这份番禺县出具的公文上说广州城周围遭灾,番禺知县唐大人决定打开质库赈灾。
五两银子以上的物品,只要付出本金,不需交付利息便可将东西取走。五两银子以下的,则只凭当票或质票便可以免费将东西拿回去。
虽然杨剑这个当家的不在,但仁和质库还是在正常运转的。
杨剑当时心里暗笑,只凭一份公文如何让质库开库赈灾。但是他等他跟孙师爷来到仁和智库的门口时便目瞪口呆,只见智库已经被一群兵士控制住了,只等着他这个主家的到来。
领头的是一个娃娃脸的看着只有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身后跟着四个仿佛是庙里守门金刚的高大的武士,手里拿着一把长剑,长剑成十字,样式十分奇怪。
但是几名武士手持长剑末端的铜球,剑尖拄在地面上,那个金灿灿的铜球直达了腰部,看起来就十分有威慑力。
那个十七八岁模样的小孩儿自我介绍叫林玉恒,奉巡海兵备道的命令率领二百名士兵来到仁和质库,协助番禺县开仓赈济灾民。
孙师爷和杨剑看到了叫林玉恒把总带来的二百名士兵,其中有80多名全身铁甲的甲士,还有100多人只穿了一件的红色的对襟鸳鸯战袄,手持火铳在四周警戒。
两个人互相出示公文,交接完毕后林玉恒便带着八十名甲士进入了仁和质铺的内部。由未着甲的火铳手在外面警戒并维持秩序。
周围的百姓看着被士兵团团包围的仁和质铺,便在周围指指点点。过了一会儿,孙师爷走到围观的百姓面前,把番禺唐知县的命令宣读了一遍,这些百姓顿时做鸟兽散,回家里拿自己的当票和质票去了。
与此同时,番禺县的衙役拿着铜锣沿着广州城的大街小巷和广州城周围番禺县辖地的贫苦人家住着住着的地区,一边敲锣一边大喊:“由于广州城附近出现灾荒,番禺县令唐大人有令,开仁和质库,开仓赈灾。
凡有仁和质库当票、质票者,价值五两以下可凭票免费取出质押物资。质押物品五两以上者只需出本金,无需出利息,便可取回质押物品。
由于番禺县银两有限,所以质押物品只有今天可取,当票可在三日内取回,过期不候。”
之所以有这么多限制条件,就是唐知县与魏大人商量好,觉得给这个丐头一个教训即可。
如果亏损太多,无法跟广州府和南海县交代。反正最后贺瞎子要交出的钱肯定不会少分文,这其中的差价就让那个贺瞎子自己去补吧。这样三天时间所损失的金额他应该是能够承受的,不过不好受是真的。
至于赎质押物品时间为什么这么短,因为质押的东西是质库的主要收入所以才只给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至于当票给三天的时间是因为典当的都是一些贫苦老百姓,那才是真正的做善事。反正是慷别人之慨,多一天少一天无所谓。
魏大人还是怕出事情特意从巡海营调出精锐家丁两百人为番禺的唐知县站台,也同时震慑广州府中的势力。
魏大人调出这些军兵,协助潘番禺县开仓赈灾,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广州府城内的各种势力看看相当于大半个巡抚的巡海道并不是好欺负的衙门。
由于番禺的唐知县为了减少额外的阻力,搞了个突然袭击。
广州府的各个衙门虽然得知消息,但仓促之间也想不出一个什么借口来阻止开仓赈灾。
因为这是唐知县本身的职权范围的事情,至于和他管辖重叠的南海县,由于是平级更无法对唐知县指手画脚。
至于广州知府现在不在广州府城。他陪从总督大人出海巡查去了,陪同的就是现任的广州巡海营参将王寻忠,王大人。
随着开仓赈灾的消息在广州城内传播,开始有陆陆续续的人拿着票到仁和智库取他们的东西。
开始是离着离着近的一些小商人或者是平民百姓取出的取的东西也无非就是一些衣物,还有一些因为银钱不凑手而临时典当在质库中的一些契约文书之类的。
杨剑虽然很心疼,但也是在孙师爷的监视下带领伙计收回本金,交出质押的物品。甚至是收回当票,把典当的物品还给原主人。不过来的人稀稀拉拉的,直到午时只不过赎出去不到200两银子。
杨剑心里长出一口气,在他看来只要把今天抵挡过去,那些在质库背后的大人物一定会阻止这个鲁莽的唐知县的,所以一天时间也损失不了多少东西。
至于唐知县开库赈灾的原因,他也猜得到,无非就是仁和质库一直不把番禺县放在眼里。
番禺县想办法让他们损失些钱,顺便警告一下仁和智库以及背后的那些大人物,不要目中无人,该给的常例是不能少的。
可是当过了午时之后,人就越来越多了。
但是开仓赈灾也不只要拿到当票和质票,你就能把东西赎回去的。
孙师爷和几名衙役要仔细检查核对,并登记在案,并把当票上的银两数字记录在账本之上。
实际上这也是对仁和质库的一次审计,看看他们有没有中饱私囊。用不值钱的东西当一个较高的价格用来套取官府的银子。这也是为了应对日后广州府其他衙门的诘问。
这是一名赤身敞怀,歪带着帽子的一名壮汉拿着一张质票放到柜台上。
柜台的伙计立马按照质票的的号码取来了一个有封条密封的严严实实的箱子。
这还是今天第一个来取弥封质押箱的人。
这种质押箱实际上是一种质库特殊的保管制度。这种保管制度的唯一特点就是质库只收取保管费,不管客人存的是什么东西,也不负责客人物所存物体的保值。只要四周的箱子密封无误并且重量和当时存入的重量相差在可控范围之内。便任由对方将箱子存取走,箱子可以是质库提供,也可以是质押者自己带来的。
而这名男子的质押箱便是他自己带来的。
这种质押制度其实是相当严格的。质押箱所使用的封条全部是由县衙提供的封条,一式三份。
其中箱子上的封条一份。质押单和存档单各一份,上面这三个上面扣着一个仁和当的印章是扣在三份东西上,三个东西合在一起,印章完整,封条完整,才能确认此物并无不妥。
并且存并且取出的时候,封条上的印记质押单和存档单必须都收回。
而且质押单是一式两份的,由质库和质押者各持一半儿,那上面的印记是由中间撕开两者实际上这颗印是被分了四个部分合在一起才能够确认无误并交钱领出质押的物品。
而且这三张封条上还有南海县的县令的印章,这就是为质库提供担保的证明,这颗印章所也被三分东西分为三份儿,这个印记也必须收回和存档单一起交回县衙算完成一次质押程序。
而且每年这种质押的单据只有1000份。以《千字文》命名,大印扣在每一个字上。其实这次开库等赎当和取回质押的事情结束之后,孙师也还会伙同杨剑对质库中所有的东西进行开箱统计。
当然他也带来了质押所需要的东西,不过上面扣的印是番禺县的。
其实这次开库赈灾的重头戏便在最后的检查上。而旁边的杨剑心里也是暗暗长出一口气,幸亏自己没在这上面捣什么鬼,否则自己这颗脑袋就会挂到城门上警示众人了。
当众人查验封条无异取下所需要取下的部分后,那个男子拿着那个小木箱就想走,但是生前的两名甲士拦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