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钦若仕途开始像猴子上树那样顺溜起来,不久之后果真成为翰林学士,距离中枢机构越来越近了。
信不信由你,这个社会之所以正常运行乃是因为讲究秩序,秩序意味着按部就班,要是王钦若打算往中枢机构发展,那他最好先把履历完善一下,说白了得有一段地方大员的经历才行,不然履历表上就会有一个空白栏。
说来也巧,就在这一年,四川爆发了严重的民乱,原因如何且不管,民乱总是一件令人头痛之事,不过好在地方政府快刀斩乱麻,迅速平定了下去。
这不,刚刚升任翰林学士的王钦若就被委以重任,当上了西川安抚使,去处理民乱平定后的那些麻烦事儿。这差不多就跟后世的钦差大臣一个样儿呢!
戡乱固然重要,但某种意义上说,善后更为重要,只有善后处理好了,方可保一地的长治久安。
所以临行前,真宗召见王钦若等人,谆谆教诲道:“朕观察西川之风俗,非常乖戾,每每桀骜不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前去安抚,考虑了几日,觉得还是你等去比较合适。希望你等无负朕意,把朕的恩德广撒民间。”
真宗虽用了“你等”,但王钦若耳朵里只听到了“你”字,让他受宠若惊,感到真宗对自己的殷切期望扑面而来。
对资历尚浅的王钦若能否担当此重任,朝中颇有争议。
宰相寇准就反对:“王钦若何许人也,脖子上多了一颗瘤子而已,比他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深盼陛下三思,抓住危机处理这个窗口期至关紧要,一旦用人不当,后患无穷啊。”
真宗说:“民间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如果遛出来的果然是马,朕岂不因此多了一个干事的人?”
寇准问:“要是骡子呢?”
真宗说:“杀了吃肉。”
寇准便再无话可说。
其实寇准反对用王钦若的原因,并非因为与王钦若有什么过节,此时还不到他们有过节的时候,主要是他心里早有自己的人选,诸如薛奎、杨大雅、赵安仁、陈尧叟等等,这几个人都是他一手培养且信得过的,做事严守律法,他认为选其中任何一个都比王钦若更合适。
王钦若倒是似乎胸有成竹,心想只要不让他上战场去打仗,善后这等差事他完全可以搞定。
抵达西川后头一桩事,就是上表真宗把监狱里死罪以下的囚犯都一律释放,真宗竟同意了。
由于这些囚犯的数量非常之多,有将近一万呢,这一万人被放出来后,直接影响到的家庭也得有一万户吧。
这一万户人家,哪个家里没有个七大姑八大姨的?所以啊,社会上原本戾气十足的气氛,很快就变得轻松愉快了起来。
大家都在感念皇帝的恩德,连带着对这个挂着颗肉瘤的“钦差”也有了不少好感。
这下,他可真是赚足了口碑!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悄然降临。这些被释放的囚犯中,有一个极其危险的人物——幺哥儿。他本来是犯了死罪的,因为买通了监狱长而篡改了自己的犯罪档案,获得了自由。
幺哥儿出狱后,并未改过自新,反而有恃无恐地迅速纠集了一批亡命之徒,四处打家劫舍,甚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恐慌。
王钦若派出捕快全力追捕,但幺哥儿却总能巧妙地逃脱。他似乎对捕快的行动了如指掌,每次都能提前预判并避开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