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昊这一回没听从张元的意见,张元也因此暴病而亡。
稍加盘算可知,张元从景祐四年(1037)叛逃到西夏,到庆历四年(1044)宋夏议和,在这七年时间里,宋夏之间的战争的主动发起者都是张元,他甚至根据自己的判断突然向宋军发起挑衅攻击,从而使元昊被动响应,战事由此扩大。
宋夏议和后,宋朝从张元的这件事上,意识到科举制度必须要改革了。一个落榜考生居然拥有如此之大的能量,仅凭一己之力就把宋朝搞的如此疲惫不堪。朝官中甚至有这样一种声音:当年要知道张元能叛逃,不如直接录用为进士。
即令对仁宗而言,也觉得行之已久的殿试弊端多多,而且他也不愿看到再有落榜考生叛逃了。
现在欧阳修等考官遭到围攻,再次提醒了仁宗,让仁宗感到事态之严重,殿试改革势在必行。于是下旨要求“殿试无黜落”,当年礼部奏名参加殿试的考生,一律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开启了宋代科举史上殿试无黜落的先例。
这场贡举考试,获取人材之盛,堪称空前绝后。北宋文化史上著名学者苏轼、苏辙、曾巩、吕大钧、程颢、张载、朱光庭等人,都是这一年入选的。
同榜中第的,还有王回、曾布、吕惠卿、蒋之奇等举子。当初不服气的落第举子们,后来一个个心悦诚服。
尤其值得庆幸的是,通过严厉打击“太学体”文章,文坛风气焕然一新,重回正规,一代平易自然的文风由此形成。
清明时节,“锁院”结束,考官们出院,欧阳修也回到久违的家中,惊悉杜衍已在二月五日去世,不胜悲切。
庆历新政时,杜衍正在任丞相一职,对欧阳修、范仲淹等骨干,他不遗余力地给予扶植,同时处处维护他们的利益,即使被罢官,也只是官职降了,并未一免到底,贬为庶民。这就为这些人以后的复出铺平了道路。
当初吕夷简欲置已因处理西夏问题不力而被贬为知延州的范仲淹于死地,建议宋仁宗杀了范仲淹。虽然之前杜衍与范仲淹因政见不同,还曾经有过激烈争执,但此时杜衍却极力为范仲淹辩解,认为范仲淹忠诚于大宋朝,根本不会做有损宋朝的事,从而保住了范仲淹。
至于对欧阳修,从年龄上看,杜衍年龄比欧阳修大一倍,后者应该尊重前者才对,但欧阳修却经常挑杜衍的毛病。而杜衍并没嫉恨他,反而越发重用欧阳修。
令欧阳修分外难过的是,像杜衍这般胸怀宽广的先辈,恐怕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立夏时节,骄阳似火,暑气熏蒸,汴京流行旱疫。欧阳修冒热当班,中了暑气,腹疫难忍。又病手指关节,疼痛若割,请假在家调养。家人也染上了流疫,欧阳修忧心忡忡。
夏秋之交,京师阴雨连绵,尤其是进了七月之后整天瓢泼大雨,街市一片汪洋,水势不下去年。
欧阳修家住在汴京之南,租赁居民区一所旧房舍,地势低洼,连续两个夜晚,他亲自指挥家人通宵达旦戽水排涝。
同样困在水灾中的梅尧臣,带着十几颗不知从哪儿买来的鹅蛋,派人前来看望欧阳修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