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岁暮:一年到了尽头,这里应该理解为,一生快要走到尽头。
阴阳: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可以作日月讲。这里应该理解为,阴阳分隔的这种规则。
霁:雨后天晴或者雪后天晴。晴朗。
宵:夜,入夜。寒宵,寒冷的夜。
三峡:地名。野哭:野外的哭声。
夷:少数民族。渔樵:打鱼的人,砍柴的人。
卧龙:诸葛亮。跃马:有人认为指的是公孙述,王莽时,公孙述在蜀地称帝,有人以跃马代指公孙述。
但是我以为,这里的跃马,应该是指诸葛亮骑着马纵横战场。既然已经有了诸葛亮,还需要以公孙述举例?没必要。
况且,诸葛亮的威名,比公孙述要强大太多了,作者没必要把两个不同时期的人都放在一起讲。
音书:书信,音讯。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字就足够,音和书,都代表音讯,没必要重复。
漫:在这里应该作“充斥,弥漫”讲。
释义:
这首诗有含沙射影的文字,因此,有第二种解释,称之为为二解。
1,一年又到了尽头,太阳和月亮的交替,好像是催着白天变得更短。(二解:作者的一生已经快到尽头,阴阳分离、生死的规则很残酷,就连这最后短暂的岁月,也不让作者安稳地度过。)
2,作者浪迹天涯,大霜大雪之后,刚刚天晴,又到了寒冷的夜晚。天涯、霜和雪、寒宵,四个词并列,显得作者很是凄惨悲凉。(二解:作者的一生,历经风霜雨雪,历经坎坷,眼看着到了晚年,又遇到变故。)
3,五更天的时候,外面传来悲壮的鼓声。
4,三峡的水中,星河的影子随波而动。
5,从野外千家万户的哭声中,可以听得出,战争又要开始了。(流离失所,所以在野外哭泣。)
6,好几个地方传来少数民族的歌声,应该是打鱼的人和砍柴的人开始上工了。
7,诸葛亮骑着马纵横战场,最后也化为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