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这乱世之中,人情来往都断绝,书信也断绝,人生充满了寂寞和无聊。
这里讲几个弊病。
第一句应该按二解去讲,像“阴阳”这种词,读者不知道怎么去理解,应该改一下。
第二句,第一句有了凄凉,第二句再悲惨,也不能接连四个词去形容这个惨,有些拥挤的感觉。
第四句的三峡,应该是指长江,为了合乎平仄规范,可以用水面两个字代替,或者江上,都可以。
第五句的闻字,不如直接以他人之言来叙述,更加直白,也更加和谐圆润。
第六句始终不和谐,与全文格格不入,外面都在哭,战争来了,渔夫樵夫还能静静地上工?还能唱歌?似乎不符合逻辑。不如给他们安排一些兵器去抗争?
至于最后两句,我认为,多少也不应该太惨了,稍微留一点余地吧,符合华夏五千年礼制文明的“仁心仁道”。
毕竟,文化是要让天下人看的。
改后:
岁暮萧条悲短景,
天涯凄惨伴寒潮。
五更鼓角声悲壮,
江上星河影动摇。
野外千哭言战起,
夷声数处响刀矛。
卧龙倘若生当世,
可正清平还九霄?
释义:
1,迟暮之年,生命快到尽头,凄凉萧瑟的生涯,让余下的短暂岁月更加悲伤。
2,流浪天涯,非常凄惨,到了夜晚,还要经历寒潮的侵袭。
3,五更天,外面传来悲壮的鼓声。
4,江面上星河倒映的影子,随着水波摇晃。
5,野外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的人在痛哭,他们在说,战争又要开始了。
6,有几处少数民族人民说话的声音,也有刀和长矛碰撞发出来的声音。
7,假如诸葛亮生在这个时代。
8,以诸葛亮的才能,他能不能够使天地回到正轨,还这片天地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
这样一写,应该圆润得多了,而且,更多的人能够读懂。
文化要发扬,一需要正能量,二要通俗易懂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