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红的血液顺着枪头染红了衣襟耶律休哥身受重伤被部下护着撤离而卫姝似乎并未打算穷追猛打,见着辽军撤了兵便也息了鼓,止了士兵们想要再度追击的步伐。
不过望着辽军撤退时慌乱的队伍,宋军气势高涨,一声声呐喊震破天际惊了雁门关上飞过的大雁。
六郎驾马到了卫姝的身边,侧首瞧着卫姝,伸手地上了手绢:“擦擦脸上的血。”
卫姝接了手绢擦了脸,随即便听见六郎道:
“从前我觉得你不怀好意对王爷,对郡主,对我杨家,可渐渐地我发现,你并不是我想的那样,今日又见到一个勇猛的你,王爷,果然没信错你。”
卫姝颔首浅笑:“王爷舍命护我我又怎能不识好歹。”
“嗯这样说来以后天波府就是你的家了我也接纳你了。”六郎笑着说道。
卫姝略微有些纳闷儿:“什么?”
“没什么收兵!”六郎一声令下,随即便带兵撤离了战场,卫姝与他走在一起,心里细想着六郎那句话的意思,忽的脸上笑意更深。
她原以为自己以后会漂泊一生,即便是有王爷,可四王府却始终不是她安度余生的地方,如今听到六郎如此说,忽然觉得自己又有一个家了,有兄长,有弟妹。
真好。
此战过后,雁门关外驻扎的辽军也因为粮草被烧,而不得不撤军回去大辽。
支援雁门关的杨家军在做了几日休整,在接到杨业书信之后,随即带着人前往了岚州行营,与杨家大郎二郎三郎汇合。
初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杨四郎带着支援雁门关的军队前往岚州行营,到达那日,正是杨三郎率军攻克岚州,传来捷报。
军帐之中,杨家的几兄弟与卫姝齐聚一起,听着四郎与五郎讲述着雁门关那一战,卫姝如何勇挫敌军,打败耶律休哥的。
杨大郎瞧着英姿飒爽的卫姝,凝视许久才道:
“我倒是相信小姝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我杨家军多小姝一人,真是幸事。”
听到杨大郎如此夸赞,卫姝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从前是元帅信我,雁门关也是四哥信我,给我机会,如若不然,我哪有机会啊。”
“小姝有勇有谋,值得信任。”杨二郎也在一旁笑着说道。
军长之中气氛和谐,卫姝倒也没觉得不自在,便如同和自家兄长一起一般,很喜欢。
杨家军如今合归一处,攻克岚州行营后不久,孟县也被杨家军所攻克,一时,杨家军威名远播,所到城池纷纷投诚,不过十日,北汉皇帝的书信便送到了杨大郎的手中。
只不过,汉军皇帝的那封投诚书信,却指名只能杨业能看,而卫姝也自动请命送书信,让其余人继续留守孟县。
战马在官道上疾驰而过,扬起了卫姝身后的战袍,一路疾驰不曾停歇,终于在第三日早上,卫姝赶回了镇州大营,将书信交到了杨业的手上。
“这一路风尘仆仆,辛苦你了。”杨业接过书信,神色有些凝重,许久才抬头看着卫姝道:
“你去看看七郎吧,他知道你回来,应该会很高兴。”
“是,元帅。”卫姝笑着抱拳行礼,随后便转身走出了帅帐,前往前锋营。
远远地,卫姝便瞧见在营地上练武的杨七郎,卫姝连忙跑了过去:“杨廷。”
正练着功夫的七郎听到熟悉的声音,连忙停下手上的动作,回头看着朝自己而来的卫姝,原本是想笑着迎上去的,可转念一想,便拉下了脸,故意不理卫姝。
“你这混小子,怎么不理我了?”卫姝瞧着七郎,连忙抓上了七郎的肩膀,可七郎却是不依不饶,抓了卫姝的手臂,与她你来我往的过了几招。
“七郎!”卫姝终是发现了七郎的不对劲,连忙出手将七郎的手腕反手抓住凑近,眉头轻蹙:“我可是借着送信回来看看你,看你如今与我过招,这伤倒是好了。”
七郎冷哼一声,从卫姝的手中挣扎出来,揉揉手腕,挑眉看着卫姝:“你个大骗子,说好不告诉我父亲的。”
“你是……在我的气啊,以为是我把你在军营的事儿告诉你父亲的。”卫姝恍然大悟,连忙笑着说道。
“不然呢,我哥哥可是答应了我的,他们不会说。”七郎拧头,一副牛脾气,就是不肯理卫姝。
卫姝颔首浅笑,凑到了七郎的面前,故意对上七郎的眼睛,却又被他躲开,卫姝便再次对上,抓住了七郎的肩,直视着他:
“傻七郎,你爹在看到我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你也在军中,只是他不说,还让我好好照顾你,可是你却因我而受伤,我有负元帅所托,自然要向他请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受伤了,应该让你爹知道。”
“可是你答应过的。”
“那你爹有没有打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