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那不就行了。”
七郎侧首看着卫姝,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到什么话来反驳,俏脸憋的通红,随后便是一甩袖子,坐到了台阶之上,垂头生着气。
“还生气呢。”卫姝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
七郎连忙挪开,侧头看着卫姝:“要想让我原谅你很简单。”
卫姝想了想,随即点头:“你说。”
七郎随即扬起笑脸,凑到卫姝的身边说道:“你瞧,前锋营都跟大哥他们去岚州了,就留下我一个人,每天还要被罗叔叔逼着喝苦药汤,姐姐,你要是觉得对不起我,等着你去岚州的时候,带上我一起吧。”
卫姝瞧着七郎,随即扶额笑着,果真是太惯着七郎了,如今却被他耍了,可是能怎么办呢,便也只能点头应下:
“好,带你一起去。”
七郎听到卫姝如此说,这也一扫从前是阴霾,脸上再度洋溢起微笑,眼角眉梢都透着喜悦。
真好,他又可以回到战场了。
七郎与卫姝一同前往帅帐,预备向杨业禀明前往岚州的事宜,却不想杨业一脸愁绪的站在军阵图前,若有所思的看着北汉都城晋阳。
卫姝与七郎有些疑惑,也不敢上前打扰,只是在帐中静静地站着,直到杨业回神。
“你们何时来的?”杨业瞧了一眼面前的两人,语气中略微有些疲惫。
“爹,您是不是没休息好啊。”七郎瞧着杨业脸上的疲色,连忙关切的问道。
杨业笑着摇头,抬头凝视着七郎,许久才道:“没想到我的七郎,如今也有这么大了。”
七郎有些不明所以,正欲开口询问,却听见杨业又道:
“这北汉的皇帝送来的,是一封投诚信,只不过他想在投诚前见我一面,我如今也在考虑,是否要前往汉地与之一会。”
“元帅是怕,与汉帝见面会被有心之人利用?”卫姝疑惑的问道。
杨业点头:“汉帝与我是从前的君臣,虽说我当初也是逼不得已才随了先帝,可汉帝于我而言,却是旧主,只怕圣上会怪罪与我。”
“爹你行的端坐的正,不怕那些小人。”七郎一本正经的说道。
“小心驶得万年船,七郎,做事不可莽撞。”杨业一脸慈爱的看着七郎,语重心长的教导着。
“元帅,既然是受降,汉帝自然是降的我大宋皇帝,而非元帅你,可以与汉帝一会,只是这京城,也要差人回去送信,告诉圣上汉帝愿降,只是元帅您不可越俎代庖,故而,请圣上前来亲自受降。”一旁沉吟的卫姝突然开口说道。
杨业细想着卫姝的话,忽然觉得有些道理,自己不过是征北大军的主帅,更何况这投诚的是自己的旧主,若是自己受降,在朝堂之上难免遭人非议。
皇帝生性多疑,自然也就会多加猜疑,君臣不合乃是国之大忌。
可若是皇帝亲自受降,他便会觉得杨业是真心与他为臣,不会加以猜忌,这样杨家在朝堂之上,才有立足之地。
杨业思索过其中的厉害关系,随后便点头应下,写下了书信,八百里加急送回了汴京,恳请皇帝前来受降。
而杨业却还是决定前去见一见汉帝,他曾经的旧主。
通往约定地点的山路略微有些崎岖,杨业一人一马一枪便上了路,汉帝信中所言,他愿意投降大宋,但他必须要见杨业一面。
杨业顾念恩情,自然是要与之相会的。
半山腰上,一座简易凉亭里端坐着的人便是汉帝刘继元,他的身后站着贴身侍卫,他所坐的凉亭之中,正好可以瞧见被宋军占下的孟县。
身后的侍卫瞧见了远处而来的杨业,随即低头在刘继元耳边低语两句,随后便站到了凉亭下。
杨业下马,瞧着凉亭里坐着的人,连忙揖礼一拜:“参见陛下。”
刘继元唇边勾勒起一抹笑意,侧首瞧着杨业道:“杨元帅别来无恙啊,如今连克我几座城池,逼得我投降宋室,你可真是好得很呐。”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援汉辽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被迫出降,北汉灭亡,其间,北汉名将杨业归降宋室。
文中杨业一早便归降了宋室,只是因为情节所需要,剧情发展所需要,还请诸位能够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