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桑宁脸色发白,一双墨瞳却亮得惊人,就这么盯着柳青行咬着下嘴唇,垂在身侧的两只手不断握紧。
柳青行注意到她的异样,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说了什么话,一时间也有些后悔,脸色不大好看。他这话是在家里说习惯了的,可他却没想过要在外头说,毕竟逼死自己女儿这种名声也绝非他想要的。
可他说出去的话绝不会收回来,也绝不会承认这话是他说得不对,他乃一家之主,哪有向女儿低头认错的道理?
膳房里吃饭的同僚人不敢轻易出来,却都十分悄悄端着饭碗挪到了靠窗边的位置,大家挤着坐,看似在一起用饭,实则是竖着耳朵听两人说话。
柳桑宁余光瞥到了膳房那边涌动的人头,可她这会儿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她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口说道:“阿耶,我是搬出家中,住进了百官斋,并非在外头不归家。至于我为什么没有归家,缘由阿耶心中不是很清楚吗?当初还是阿耶亲自开口的。”
柳青行当然记得自己说过什么,可那是他盛怒之下的发泄。但哪个正经官宦人家,真的会将亲生的女儿赶出家门不许回家住的?这要是被人知道了,可是会被人在背后悄悄戳脊梁骨的。
五年前,户部侍郎的女儿与家人发生激烈矛盾,冲出家门。户部侍郎也是放话让她永不要回来,没想到那小娘子性子倔,竟扭头就剪了头发当姑子去了。事后全家后悔不已,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户部侍郎的仕途不光是到头了,还因治家不严,为父不教,被贬出了长安,至今都不得回,只能在地方上当个县令。
柳青行于仕途上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自是不乐意自己因为此事被传出些什么难听的话来。他从前也说过不少重话,可家中温氏和崔氏总是会为他去劝诫柳桑宁,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他着实没想到,如今柳桑宁考上了鸿胪寺的像胥,还真是翅膀硬了,竟真的说不回就不回。若不是他今日正好因为修撰番邦志一事要来同鸿胪寺的人商议,寻求他们的帮助,他也不会到这里来,更不会遇上柳桑宁这个糟心女儿。
一想到这里,柳青行的火气不断往上冒。说话也忍不住带刺:“你为人子女,难道不懂得体谅父亲吗?我当日是为你好!你一个姑娘家,做什么官。整日的抛头露面,简直是不遵女德!你若真心改过,听话辞官,那先前的事便可一笔勾销,你继续回柳家当你的二姑娘。”
柳桑宁听得面露些许哀伤。
她道:“阿耶,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这么长的时间你却还是如此想吗?你就不能站在女儿这边想想?哪怕一次,哪怕这一生就这么一次,你就不能真的打心眼里替我想想吗?”
不知是不是柳桑宁的神情看起来太过于悲伤,柳青行有一瞬间地愣住。但很快,不断攀升的怒意占据了他的大脑。
他低吼道:“你这是说的什么浑话?!自古便只有父母之命,哪里轮得到做儿女的来斥责父亲不够体贴!你真是、真是脑子都坏了!你如此顽劣,整日在外行走,可曾将我的颜面,柳家的颜面放在眼里过?!”
吼完这些还不够,柳青行越说越来劲,将对柳桑宁的不满一一述说,听起来柳桑宁仿佛是个很差劲的人。
柳桑宁被他劈头盖脸骂得脸色越发苍白,她已经隐约听到同僚中有人偷偷笑出声,全都在看自己的笑话。
她没想到父亲竟然真的如此不顾及她的脸面,当着众人的面就这样斥责她,显然是不在乎她在同僚中能不能抬起头做人。连自己的亲人都觉得她如此差劲,其他人会如何想?王砚辞呢,他又会如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