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马喆的公开支持,兴化官府专门在通州城东门外开辟了一块地方,建了一座可以摆摊的市集。
同时还在市集四周建了一圈儿的二层商铺,这些商铺现在还没有建成,将来建成之后,这里将会成为通州又一个闹市区。
一个市集的建立需要配备市集的管理者、市集卫生的维护者、社会治安的保护者,这些都是运营成本。
这个运营成本不能从小贩手里收取,就要从其他方面拨款贴补。
对于兴化来说,每一年的财政预算在年初就已经规划好,各个部门谁都不愿意从自己的碗里割肉出来。
最后还是马喆大手一挥,从兴化银行贷款做为集市的启动资本。
这笔钱包括集市的采买地皮,四周的商铺建设,以及在盈利之前的运营成本,都包含在内。
兴化上下并不看好这个集市的前景,不过主公想要惠民那就由着主公去吧,大不了明年的财政预算将这集市的运营成本核算进去。
相比于兴化上下对集市盈利前景的不看好,马喆却知道集市将来一定是一个盈利的爆款项目。
不是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是任何时代都是流量为王,百姓摆摊不收取费用,这就是吸引流量最大的噱头。
这些小摊贩才能收到多少税,还会因为征税逃税的摩擦造成官府与百姓的摩擦,得不偿失。
马喆真正看到的是集市四周商铺带来的利润,以集市未来超高的人流量,必然会带火集市周边的商铺,这些商铺将来必然是一铺难求。
光是商铺的租金收入就足以让集市赚的盆满钵满,更别说还有商铺给官府带来的税收。
为了管理好集市,让进入集市摆摊的百姓,从一开始就要明白集市是一个有规矩的地方。
因此一些规矩制定的非常严格,比如每一个摊位的长度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个摊贩不管旁边有没有人都不许多占。
每天摊贩的数量达到集市的最高数量,便不再允许摊贩进入集市摆摊。
对于卫生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每一个摊位收摊之后,必须要保证摊位干净整洁,不能影响其他小贩再次摆摊。
刚开始还有一些百姓不服气,觉得官府欺压百姓,连百姓摆摊做个小买卖都盘剥。
巡警也不跟他们争辩,第二天就把不服气的百姓的摊位安排到垃圾堆旁边,让他整日与垃圾为伍。
这些垃圾是巡警请环卫工特意倾倒过来的,挨着垃圾的小贩发现逛街的百姓都绕着他们的摊位走,毕竟只要生活过得去,谁愿意与脏臭的垃圾为伍。
接连几次的整顿,再加上罚款的惩罚,百姓逐渐养成了收摊打扫卫生的习惯,集市的卫生始终都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