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颐寿现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表面是温祥的人,其实是杨廷和的人!
开天眼的朱厚照,知道颜颐寿牵扯进李福达案,被嘉靖收拾了,可以说,牵扯进李福达案的人,基本都和杨廷和有关联!
而吴杰,在朱厚照死后致仕,儿子考上了举人。
种种迹象表明,颜颐寿,根本不是皇帝的人,而是杨廷和的人,温祥那么早倒向杨廷和,就说明很多东西了。
那么,颜颐寿推荐的吴杰,又有几分可信?
“大宗伯好记性,朕已令东厂抓捕吴杰了!”朱厚照也郁闷,查着查着,又查到自己身边了。
毛澄缄口不语。
皇帝南巡前,吴杰冒死提醒过皇帝,不要南巡,可皇帝不听,非要亲自炮制大案,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
吴杰,前朝并没有拉拢成功。
只是吴杰足够敏锐,察觉到政治漩涡越来越恐怖,想及时抽身,才举荐了华南,为后人谋取一个好前程,政治交易仅此而已。
刑讯吴杰,结果揪出来的却都是皇帝的人,那就更有意思了。
“太医院之事怕是要牵连到大宗伯了。”
朱厚照政治退步:“不过,大宗伯之能力忠心,皆属上乘。”
“朕觉得大宗伯不如退一步,户部杨潭之才,不足以撑起户部运转,请大宗伯改任户部尚书,您意下如何?”
毛澄眸光微滞,皇帝明知道蒋冕将户部尚书视为囊中之物,就连王琼也想让其党羽担任户部尚书。
甚至,皇帝要请杨一清出山,不拿出一部尚书之位,怕是请不动杨一清。
可以说,户部尚书这块肥肉,被各方势力盯着,他毛澄若当上,必然和蒋冕生出龃龉,杨党出现裂痕。
可毛澄想的却是另一层:他毛澄若退,怕是会被闲住!
狗屁个户部尚书呀,您说的比唱的好听,等我退下礼部尚书,立刻翻脸不认人,说不给了。
或者把我丢进内阁里,让我们四人,都挂着尚书印,却在户部互相倾轧,您吃瓜看戏。
“谢万岁回护之情。”
毛澄感动道:“不过杨司农并无过错,贸然革除一部尚书,于法不容,请万岁三思。”
“大宗伯所言甚是,杨司农有功劳亦有苦劳,朕的意思是,请其入内阁,辅佐杨师父。”
朱厚照笑道:“杨师父劳苦功高,一人撑起内阁,朕担心累坏了他呀。”
“随着费宏致仕,内阁缺了一人,杨司农顶上,正好。”
杨潭,当上户部尚书,绝对是个意外。
各方势力倾轧,把他露出来了,所以捡个便宜。
朱厚照也看不上他,认为他没有户部尚书之才。
毛澄断然拒绝:“未经廷推,万岁一言而定,怕是于理不合,请万岁三思。”
皇帝哪里是要闲住他呀,而是单纯的干涉吏治。
哪怕吏部尚书王琼是皇帝的人,也绝对不允许皇帝介入吏治。
吏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全走向文官希冀的方向,任何人都不能更改。
前朝政斗,是在规矩之下政斗。
王琼、杨一清、杨廷和三方角力,彼此打出狗脑子,势同水火,可当皇帝触犯臣权的时候,三方会迅速整合成铁板一块,共同对抗皇权,等把皇权击退后,三方继续厮杀。
“那大宗伯不避其锋芒,如何面对汹涌舆情?”
朱厚照忧愁道:“朕很担心你呀,大宗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