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点比较残酷的现实,是从陶渊明作品的纵向时间线中看出来的。五十岁的陶渊明还有酒能解忧,随着年纪增加,体力衰退,生活也明显日渐拮据,六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连酒都没得喝了。
在陶渊明五十五岁的时候,东晋天数已尽。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经为东晋立朝建功而位极人臣,短短四代不到百年时间,东晋国祚被刘宋终结。
东晋这个朝代自带先天不足,偏安一隅,皇帝常常连实权都没有,更别谈什么文治武功。后世看两晋历史,也多是以看经验教训为准,在这样的时代,陶渊明认为自己是过于“介然”,而无法有上升可能。但是,陶渊明做到了后世所大加称赞的“知行合一”,“性本爱丘山”就真的去耕种,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了自己的人生观。
当岁月终于走到尽头,六十三岁的陶渊明并不避讳将要来临的死亡,这点和曹魏的开创者们曹操和曹丕很像。陶渊明写了《自祭文》,生前给自己写好了祭文,并不多见,而且看出来诗人对这一生并不太遗憾。
当然,诗人写《自祭文》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五个儿子没一个有文学天赋的,大概也写不出来纪念他的文字,不如自己写好了。
“从老得终,奚所复恋!”这句话就出自《自祭文》,可见陶渊明真的和一生的磨难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