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庾信的青年时代是“贾宝玉”式的,那么颜真卿的青年时代就是“林黛玉”式的。
庾信和父亲都是昭明太子的座上宾,往来之士,无不煊赫,可谓有“烈火烹油”之盛景。
颜真卿虽同样出自大族世家,奈何父亲早逝,父亲去世的时间并没有确切记载,根据颜真卿自己写作的诗文、帖子来看,摸约是三四岁。一般来说,长大后很难记得三四岁发生过的事情,因此颜真卿不太可能记得父亲形貌。
《红楼梦》的林妹妹是六七岁丧母,林父就把女儿送到了女儿的外祖母家教养。
颜真卿之母——殷氏,在自己丈夫去世之后,就带着孩子们投奔了母族哥哥家,也就是颜真卿的舅舅家。可见,家中无人照应的情况下,回母族庇护是人之常情。
和林黛玉孤身(不算仆从)到贾府不同,和颜真卿一同投奔舅舅家的是“遗孤十人”,颜真卿在七个儿子中排行第六,下面还有个最小的弟弟。
殷氏和颜氏一样,都是家学渊源的世家,而且两族世代联姻,历史上有个成语叫“潘杨之好”,就是形容世代联姻的亲密家族关系,放在这里可以叫“殷颜之好”。
颜氏世代在京城为官,颜真卿的舅舅名叫殷践猷,同在京城做官,舅舅的上一辈殷仲容,更是隶书名家,颜真卿后来能在书法上有所大成,和家学脱不了关系。
在颜真卿十三岁这年,舅舅也去世了,颜真卿再次失去了庇护,就带着孩子们南下苏州,投奔了在吴县做县令的父亲,也就是颜真卿的外祖父家,妥妥“林黛玉式”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