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中郎未足希,骊驹先自有光辉。
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
嗟予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矶。
题目中“令狐八拾遗”就是令狐綯,唐代会按照族中排行称呼对方,令狐綯排行第八,当时官职为拾遗,裴十四是令狐綯的妹夫,也就是李商隐恩师令狐楚的女婿。
这首诗基本就是恭维裴十四,年少有成,娶的老婆也是谢道韫一样的人物(侧面夸赞令狐家和“谢家”一样芝兰玉树),很羡慕,希望自己能被引荐。
第二年,李商隐在令狐綯的帮助下考中进士(多少是看在令狐楚的面子上),不久恩师令狐楚去世,连接两人的纽带,已经开始断裂了。
又过了一年,李商隐娶了王元茂的女儿,王元茂曾得到李德裕的赏识,而令狐綯与李德裕不合,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可怜李商隐就被令狐綯嫉恨上了,史书说令狐綯气量狭小,认为李商隐转投他主,是背信弃义。
过了十年,宦海浮沉,李商隐拜访官职显赫的令狐綯,却扑了个空,留下一首诗——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此时李商隐已经不能称呼令狐綯“子直”了,他说“郎君官贵”,令狐綯一路升迁,他的东阁,李商隐已经不能“高攀”了,这首诗是有些“怨”的情绪在的。
也因为令狐綯的原因,让李商隐在史家笔中留下了“背恩”“无行”的“骂名”,谁能想到当年并马骑行的两人,最终连和诗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当然这背后是因为风雨飘摇的大唐政局,李商隐非常敬佩的李德裕死后,仅仅三十年,横扫长安的黄巢起义就爆发了。
大唐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无数的悲剧映衬下,两个好友渐行渐远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