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皇朝的帝都名叫景阳城。
景阳城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礼周时代。
由于景阳城所处的中关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外加有燕水流经,故而极利于农业的发展,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在远古炎黄时代,这里就开始有人在此聚居,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有限,当时在此地的人类活动基本上可以忽略。
经过近千年人类历史文明的演进,等到礼周时代初期,该地已经建设发展出了约略一个县城大小的规模,只不过那时还不叫“景阳”,因为临近燕水,是故被称名为燕县。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燕县很快就发展为一个沟通南北人员、货物往来的交通重镇。
根据史书记载,在姬周王朝第二任大王周功王姬光战灭烈商王朝之后,为了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宗室和功臣,设立起了七十一个诸侯国。
周功王将燕县之地分封给了自己的一个弟弟,赐国号为北燕。燕县作为北燕国都,自此也被称作“燕都”。
过了五百多年,随着姬周王室的日益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并不断走向崩溃,姬周王朝第二阶段的右周纪年从夏冬时期进入到了争王时期。
出于防御南方列王进犯安全的考虑,彼时的北燕国主燕惊王命令在燕县原有的城郭以南加建了外城。
再往后,位于姬周王朝西北地区出现了一个后起的诸侯国,名曰西秦国。在经过两次变法图强和连续六代国主的励精图治后,西秦国发展成为了列王纷争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迅速揭开了霸秦时代的序幕。
在西秦首皇赢龙的带领下,西秦国发动了一系列兼并列国的战役,建立起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朝代——赢秦皇朝。
西秦首皇赢龙一统天下后,为了消除各地兵争,力排众议实行郡县制。燕县因其原有的政治地位升级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的燕郡。
为了抗击北方的狄奴民族,西秦首皇赢龙曾下令从南部各郡一共迁徙了八千户民众,让他们来到燕郡边地进行开垦和戍防。
然而令后人哀怜同时又值得引以为鉴的是,看起来异常庞大的赢秦皇朝因为过度滥用民力,导致爆发了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赢秦皇朝仅仅只维持了十五年,经历二世皇帝便灭亡了。
......
八百年前,在刘汉皇朝开国皇帝汉太祖刘沛称帝时,考虑到燕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将其行政规格再度升级,提为燕州,自此燕州逐渐成为了中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同时也成为了中原皇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军事要塞。
强汉时代初期,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廷推崇黄老之学治国,主张无为而治。
汉太祖刘沛及其后的汉明帝刘亮借鉴了赢秦皇朝二世灭亡的教训,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减轻了广大农民的徭役和劳役负担。
并且,两任至尊还在宫中府中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并鼓励人口生育,得以在短短二十六年的时间里迅速恢复了凋敝的社会经济,使国人的生活慢慢稳定富裕起来。
随着生产力渐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壮大,到刘汉皇朝第三任至尊汉成宗刘棣即位时,除去全国各地原有的十九个粮仓都异常丰满,汉明帝后期在全国东南西北中分别新建的五个大地窖也都是被粮食装得十分充实。
据传闻,当时国库里的铜钱由于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更是多得没办法计数了。
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带来了百姓生活的大幅度提升,进而推动了人口的井喷式增长,这就带给了上至天子,下到万民莫大的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
这时初登大宝的汉成宗刘棣尚未到弱冠之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建元永安,立志要为后人开创一个安稳美好的太平盛世。
为了改善多年来中关平原地区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袭扰掳掠的困境,加强对北方边界的统治,汉成宗刘棣于永安元年首先下诏大力擢升燕州的地位,改燕州为燕京,作为刘汉皇朝的陪都,同时开始迁发内地百姓前往,用来充实燕京实力。
永安二年,汉成宗刘棣在燕州城原有的城墙基础上进行扩建,大规模营造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