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凡大江大河流经的平原地带都是先进文明的发源地。
由汉河冲积而成的九百里汉河平原也不例外,得天独厚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自然而然地便衍生出了悠久灿烂的襄汉文化。
而地处李唐皇朝中南地区的汉州与襄州便是坐落在这一块宝地上最耀眼夺目的两颗明珠。
汉州地处汉河中游,汉河平原东部,汉河及其最大的支流襄水在此交汇,形成汉州三县划河鼎立的格局。
作为华夏大地的经济地理中心,汉州四冲六达,素有“九州通衢”的美誉,是华夏内陆最大的水路交通要塞。自姬周王朝末期的百国争王以来,汉州一直是华夏中部的军事和商业重镇。
汉州境内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罗棋布,金河、府水、荆水等从汉州治所昌口县两侧汇入汉河,形成了以汉河为干流的庞大水网。后来由于初唐四杰之首的卢勃曾在此写下“摘星楼唱采莲曲,江州出浴美人香”,因此汉州从此以后又被称作“江州”。
昌口县作为汉州治所,依仗其辖区内大小湖泊一百六十六个,赢得了“百湖之城”的称号,为华夏四大名县之一。
......
前朝中被尊为“文圣”的诸葛文子,年少时曾在襄汉之地游学十七年,于不惑之年根据自己在游学过程中观察到的世事人情,山川风月以及记录自己见解感受的游记资料,整理发行了六十多万字的《诸葛游记》。
《诸葛游记》全书十二卷,采用清新优美的文笔描写事物,细致地记录了诸葛文子游学沿途的见闻感悟。除去地理风貌的讲述之外,游记中还揭露了官僚地主的巧取豪夺、人民生活的困顿以及各种宗教学说的传布情形,可谓是一部兼具文学、史学和地理学价值的宏篇巨著,令诸多在当时德高望重的各派大家们推崇不已。
诸葛文子一举成名后,曾受邀参加了每逢十年方才举办一次的文坛盛聚“竹林论学”,这是诸葛文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参加。
“竹林论学”是由汉朝第四任至尊汉文皇刘惠特旨太学出资恩办,作为强汉时代规格最为顶尖的思想和学术交流现象,仅次于礼周时代“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所以自成立之日起便受到了天下不同学派知识分子的追捧,各种学术思想流派在论学期间可以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可谓是当世最为盛况空前的研学典礼。
汉文皇艺兴元年,当朝天子刘惠采纳董繁露“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景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设立兴建太学,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因为每次举行的地点是在太学清北堂的后山竹林里,“竹林论学”的雅称由此得名。
诸葛文子参加时已经是太学举办的“竹林论学”第三届了。面对其他诸子百家的优秀代表,诸葛文子虽说是作为刚崭露头角的文坛新秀,并且是首次列席却也毫不怯场,侃侃而谈。
后来根据与会的其他代表透露出来的内幕传言,论学刚开始时,诸葛文子在提及襄汉之地时称道“天下分才俊十人,京师出两人,其余各地共出两人,襄汉独出六人”,与会的其余十八思想流派大家对此评价毫无争议,相继颔首。
诸葛文子因此精辟论断成为了那一届第一位获得全场首次全票通过的学术大家。
然而诸葛文子在谈论有识之士该以何心态成为入世强者建功立业时,提出了“做儒家人、行法家事,生道家魂”的个人论点。该论点遭到了“儒、法、道”三家代表的强烈谴责,三家作为相互矛盾,彼此对立的学术思想,诸葛文子却妄想将三家进行完美融合,在那时那地没有办法被其他主流思想所接纳。
再加上太学也未能对诸葛文子的此种说法给予官方认可,无门无派、单枪匹马的诸葛文子本希望借此引得当朝统治者的重视,然而最终却在那场“竹林论学”中郁闷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