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蓑笠翁品三国 > 第二章 曹操是个宦三代

第二章 曹操是个宦三代

曹操在任济南相期间,除了严惩腐败官员,还千方百计的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一次,他在募兵时,百姓跟他抱怨说一些官员经常组织祭祀活动,搜刮民脂民膏。曹操听说后,回去组织人员详细调查。

经过调查,曹操得知:济南境内有很多刘章的祠堂,一些官员打着官方旗号举行祭祀活动敛财,在济南,对刘章的祭祀已经到了“祭祀活动频繁、百姓不堪重负”的地步。

刘章是谁?济南百姓为什么要修建那么多祠堂来纪念刘章?原来,刘章是刘邦和外妇曹氏生的儿子刘肥的次子。刘邦夺了天下后,为了弥补对曹氏的歉疚,封刘肥为齐王。刘肥的长子叫刘襄,次子就是刘章。刘邦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吕后很喜欢刘章。汉惠帝早逝后,吕后把孙子辈的刘章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还把吕禄之女许配给了刘章。

诸吕最怕的人就是刘章:吕后对刘章很宠溺,有一次,刘章杀了一个吕氏族人,吕后都没有惩罚他。那天,吕后宴请吕氏族人,她让刘章监酒,刘章请求吕后让他按军法监酒,吕后答应了。众人喝得正欢时,刘章对吕后说:“我最近作了一首种田歌,请准许我唱给大家听一下,助助兴吧。”吕后说:“你父亲种过庄稼,你一生下来就是王子,从没种过庄稼,没想到你还会作种田的歌,你唱来听听吧。”刘章高声唱道:“深耕之后,接着播种,苗要疏朗,不是同类,坚决铲除……”

一些吕氏族人听后,认为刘章的这个种田歌另有所指,满脸的不高兴。吕后没想那么多,她觉得刘章唱的挺好听的,任由刘章唱下去。有个吕氏族人实在听不下去了,愤然离席。刘章唱完歌后,把那个离席的人给杀了,回来跟吕后说:“刚才有人逃离酒席,我执行军法把他杀了。”吕后认为刘章做的没错,没有惩罚他。

吕后死后,诸吕害怕刘氏宗室铲除他们,决定谋反。一天,诸吕在上将军吕禄家密谋造反,吕禄的女儿把诸吕密谋造反的事告诉了丈夫刘章。刘章得知,便与周勃、陈平等老臣们商量如何应对,周勃和陈平为了让刘章冲在最前面,给他画了个大饼,许诺他要是能联合他哥哥——齐王刘襄把诸吕铲除了,便封他为赵王。《汉书.高五王传》记载:诛诸吕时,朱虚侯章功尤大,大臣们许以赵地王章。

刘章听后,立马派人通知哥哥刘襄,叫他带兵入关,齐王刘襄接到弟弟的通知后,亲率大军向长安进发。相国吕产见齐王刘襄亲率大军前来讨伐,知道事已败露,率军杀向未央宫。刘章得知吕产造反,率兵救驾,将诸吕和叛乱分子全部诛杀。

诸吕被铲除后,刘章提议立哥哥刘襄为帝,周勃、陈平等老臣们对此颇有顾虑,他们认为:如果拥立刘襄为帝,刘襄的舅舅驷钧势力很大,外戚又会干政;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的母亲薄姬的娘家没什么势力,他们扶持刘恒登基后,刘恒肯定会重用他们。最后,周勃、陈平等老臣们一致决定立刘恒为帝。

史书记载:诸大臣相谋,有言今已灭诸吕,所立即长,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立齐王刘襄,高帝长孙,可立也,周勃曰不可,吕氏以外家恶,几危宗庙,今齐王舅驷钧,虎而冠,若立齐王,复为吕氏之祸矣;陈平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其母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天下乎,乃相与使人召代王。

陈平、周勃等老臣们决定立刘恒为帝后,他们发现还有个麻烦:刘恒的正室代王后是吕氏族人,吕后在世时,刘恒正是因为娶了代王后,才没被吕后清算,安稳的当了十几年的代王;刘恒如果当了皇帝,代王后会成为皇后,她会不会给吕氏一族报仇?她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吕后”?

其实,诸吕倒台后,代王后的命运就已注定。在刘恒登基前,代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莫名其妙的死了。代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怎么死的?史官们不敢写,后人只知道:代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的非正常死亡和刘恒即将登上皇位有着莫大的关系,代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死后,吕氏一族被彻底斩草除根了。代王后为了成全刘恒自杀?还是被迫害的?她的四个儿子是她亲手弄死的?还是被迫害的?真相无人知晓。

齐王刘襄竹篮打水一场空,他的叔叔刘恒登基了,他的皇帝梦破灭了,郁郁寡欢的刘襄在刘恒登基后的次年病逝;铲除诸吕最积极的刘章更郁闷,刘恒登基后,陈平和周勃等老臣们对当初许诺封他为赵王一事只字不提,还倒打一耙,跟刘恒说刘章在诛灭诸吕后想立他的哥哥刘襄为帝,刘恒听后不悦,没有对刘章进行封赏。史书记载:及文帝立,闻朱虚侯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黜其功。

刘恒后来觉得刘章在平叛诸吕时立了大功,决定给予刘章封赏,但是,他的封赏让刘襄和刘章兄弟俩感到很恶心:刘恒从齐王刘襄的地盘上割了一块地,赏给了刘章,封他为城阳王,也就是说,刘恒从刘襄的碗里拿了一块肉给刘章吃,既封赏了刘章,又削弱了刘襄的实力,一箭双雕,不知道是谁给刘恒出了这么个存心恶心刘襄、刘章兄弟俩的注意。刘章在被封为城阳王的次年病逝。

刘襄和刘章都英年早逝,史书上说他俩是病死的,史官只能这样写,难不成写刘襄是郁闷死的,刘章是恶心死的?这样写,史官的脑袋还要不要了?

刘襄和刘章在铲除诸吕时,喊的最凶、冲的最猛、立下大功;刘恒远在山西平遥,在铲除诸吕过程中,他什么都没做,反而当了皇帝。刘章和刘襄忙活了大半天,最后为他做了嫁衣,真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刘襄和刘章太嫩了,刘章政治斗争经验不足,太容易相信那帮老臣了,把争夺皇位这事想的过于简单了,被周勃、陈平这帮熟悉“权力的游戏”的老狐狸给忽悠了;刘襄不够狠辣,心慈手软,不想让百姓遭战乱之苦,尽管手里握有重兵,也不愿意和叔叔刘恒刀兵相向。

不擅长权谋的刘章爱民如子,他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寻常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平民百姓的悲欢离合和酸甜苦辣,尤其爱听父亲讲他在种田时发生的趣事,在父亲这些故事的熏陶下,刘章深知百姓疾苦、民生多艰,他在当城阳王时,免除了百姓很多赋税,深受百姓爱戴。刘章去世后,齐国百姓建了很多祠堂来纪念他。

曹操任济南相时,济南境内有五百多座纪念刘章的祠堂。曹操重拳出击,狠刹祭祀之风,他下令禁止地方政府组织任何祭祀刘章的活动、禁止地方政府横征暴敛,打着官方旗号向百姓吃拿卡要。

黄巾起义时,济南是造反重灾区,这和当地政府极其腐败有着莫大的关系:贪腐成风,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政府压榨百姓,百姓一贫如洗,实在没法活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起义。起义,给统治者敲响了警钟,或许还有改变命运的希望;战死,比窝囊的被压迫而死要有意义的多,鲜血也不会白流,至少会引发当权者的反思,反思施政过失,反思为何失去了民心。

东汉末年,汉灵帝死后,宦官弄权,外戚干政,政治极度黑暗,曹操不肯迎合权贵,托病辞官,回到乡下,春夏读书,秋冬弋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如果迎合他人,就会违背初心,偏离理想的道路,走的绝对不是自己想走的那条路,沿途的风景也绝对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风景。

在经过黑暗的官场洗礼后,曹操看清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别,他的家族背景给了他一些珍贵的人生经历,给了他一些试错的机会。吃一堑,长一智,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的曹操学会了隐忍,能屈能伸,进退自如,退一步,海阔天空,曹操决定远离暂时官场,静观其变。

曹操不得不暂时向现实低头,他明白有些现状是他目前无力改变的,他之前活的太认真了。掌权者结党营私、一手遮天、恣意弄权、随意破坏规则、官官相护、权贵子弟嚣张跋扈、欺压善良平民百姓、平民百姓遭遇不公正对待伸冤无门、没有人给平民百姓伸张正义、地方官员腐败不堪、百姓生活负担沉重、腐败渗透到各个领域……

曹操对上述乱象深恶痛绝,他一次次的上书抨击,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游戏规则是那些一手遮天的人制定的,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们希望把这个游戏一直玩下去,玩到死为止,他们最大的遗憾是不能长生不老,他们多么希望这个世界上有长生不老药啊。

在这些一手遮天的人眼里,曹操只不过是一个身穿“曹腾软猬甲”、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卒而已,翻不起什么大浪。

曹操隐居乡下的时候,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的事件。王芬等人拉曹操入伙,被曹操拒绝了。

曹操在推辞的理由中说:“废立当朝皇帝是天底下最危险的事,以前是有人成功了,但是,他们是在各方面条件都很成熟的情况下取得成功的,霍光便是如此,他精忠报国,手握大权,你们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这个时候举事很危险,我不去参与这个事。”后来,果然不出曹操所料,王芬、许攸等人还没举事就被人举报了,事情败露,王芬自杀。

公元185年三月,边章和韩遂率领数万骑兵侵入陕西中部,天下骚动。朝廷派皇甫嵩前去平叛,董卓为副将。不久,汉灵帝下诏让董卓任并州牧,命他将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他不肯把军队移交给皇甫嵩,董卓对皇甫嵩说:“我掌兵十年,士兵们和我关系很好,我请求带他们去并州。”

皇甫嵩将此事上奏朝廷,汉灵帝责备了董卓,但是,汉灵帝没有让董卓交出全部兵马,允许董卓带五千名士兵赴并州就任。董卓率领部队到了河东郡后不走了,他想观察洛阳的局势,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前往并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家父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