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出身贫寒,少年时就父母双亡,已经成亲的姐姐家也是捉襟见肘,实在养活不了他这个半大小子。
父亲便投了军,父亲机敏,为人和善,且对战场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熟悉感,多次立下战功,不久就在军中脱颖而出,被当时的骠骑大将军所赏识,一步步升至都尉。
一次父亲率军回京时在路上遇见了山匪,就救下了被山匪迷晕的女子。女子对年轻神勇的都尉一见钟情,那女子就是她的母亲。
成婚之后,北地边关鞑子来犯,父亲就去了北地,一战成名,击退了敌军。
自此镇守边关十五年,前几年鞑子不服气,还时不时侵扰大梁边关,但都被父亲打退。
后来鞑子大军就再也不敢来犯,父亲也被皇上封为定北将军,授母亲一品诰命。
世人敬仰,尤其是燕北十六州,更是把定北将军沈靖奉为神明。
六岁之前沈宁和母亲一直住在京城,父亲则常年扎根在燕北苦寒之地,为国镇守边关。
那时父亲很少回来看她们,不过常常写信,信里父亲总会阿宁阿宁地唤她,仿佛沈宁一直在他身边。
她还记得,有一次父亲回京述职又匆忙要赶回去时,小小的她拽着父亲的衣袍,问他为什么又要走,是不要阿宁了吗?
父亲说,怎么舍得不要阿宁呢?但是在很远很远的北方,还有很多像她一样可爱的孩子,他得去保护他们,要不然成千上万的孩子就要没有父母没有家,甚至于没有性命了。
六岁时,母亲随父亲一起去了北地,她身子不太好,便寄住在了外祖家,八岁时哭闹着,父母才把她接了过去。
自此,燕北八年,她们一家三口一直生活在北地。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偶尔回京城。日子虽比京城清苦些,但是是幸福的。
直到两个月前,鞑子来犯,父亲率军英勇抗击,但鞑子来势太猛,虽顽强阻击但还是让他们占了燕北二州。
朝廷不派兵救援,反而连发十道圣旨把父亲召回京城。
没想到的是,父亲归京之后,在金銮殿上,朝廷给父亲安上了投敌叛国的罪名,连辩解的机会都不给。三天后就赐死了父亲,满朝哗然。
她与母亲脚程较慢,进京时父亲已然被赐死。
她急急忙忙进宫质问,母亲却什么都没说,把父亲的遗体运回家,然后自刎随父亲而去,等她回家,看到的便是两具冰冷的尸体。
她愤怒,她绝望,感觉有一口气在喉咙眼却怎么也出不来。
当即便扭头又进宫想要报仇,可是连皇帝的身都没有近着,便惨死于御前带刀侍卫的刀下。
再醒来,便是在这李家的榻上,便成了十二岁的沈凝。
痛苦的记忆像潮水一般涌来,沈凝难受的闭了闭眼。
身上的痛楚也不时传来,不过到底是没有前几日痛了,她已经在李家住了半月有余,是这李家伯母和李九哥救了她。
这原来的沈凝,也是个苦命人啊。
罢了,这沈家,现在不回去也罢,如不出意外,李九哥明年就要进京参加会试,那时再和他一起回京吧。现在先要养好这具身体,加强锻炼,给自己找个借口。
重活一回,已经是老天莫大的恩赐了,可能是感念到她怨气太重,阎王殿也不收吧。
这次,她一定要徐徐图之,为父沉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