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贞却在家里对着镜子踟蹰,镜子里这个顶多双十年华,脸泛桃花,婀娜妩媚,那眼角眉梢的春情已经被她压了几压,可依然觉得无法顶着出门。横横心,就这样吧,女儿还睡着,她自去了厨房。不过还是减少了出院门的次数。
依依和双双聪慧至极,可能天生的筑基修为,虽然现在不会主动修炼,但一吸一呼间有着天生的韵律和吐纳导气习惯。梅贞知还早,只是和杨行慎每天都用灵力帮她们梳理。但两人也有意识海,有时会无意间使用神识与父母交流碰撞。梅贞便开始给她们开蒙,两个梅贞开蒙都是“三百千”,所以她给女儿也是这样。早餐后,陪着孩子在游戏室玩一会儿,便带到二楼阅读室,一句句教着,背熟了,再讲典故和意思,用笔画出一幅幅小画给她们讲。也把教的一句句用小楷写下来,一字一字地指给她们。只这样引导着背诵、认字,却不让她们动笔,小孩子指骨软呢。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教一段,也不催促,也无惩罚,只会亲亲脸,“依宝宝真棒,全都对了呢。双宝宝好厉害,都能找出妈妈的画来啦。”
到五月份,已经能在电话里,软软糯糯地背给爷爷奶奶听了。杨行慎的录音机里又多了两个女儿背的《三字经》。三字经背完了,梅贞也没着急开新的,只是带着她们,把写的字,画的画,一起整理,一起装订,两姐妹兴奋地翻着妈妈做的书。一岁多的小儿明白着呢,院子里的花是可以随便摘的,但不能都放嘴里吃,但书和纸是一定不能撕的,否则妈妈会打手手,爸爸也不让揪耳朵。哎,外边呼风唤雨的杨首长,对女儿来说,就是不太常见,但是可以揪耳朵的男人。
六月时太阳大了,梅贞便给她们改了作息。早餐后,让两人带着她俩的专用保镖小周和小年,挎着小花兜兜,满大院放风。两人现在行动敏捷,尤其是风灵根的依依,真是行走如风。见到人会甜甜叫,姨姨,叔儿,哥哥,姐姐,奶奶,爷爷。继承了妈妈的颜控,且表现的非常直白,无论男女老幼,长的漂亮、穿戴整洁的,总会分了细点糖果给人家吃。一边给人还一边表达:甜,好吃,妈妈做,吃,漂漂的。《三字经》背下来,会三个字三个字表达意思。十点前回来,喝奶糊糊,吃个肉蛋羹或鱼茸、虾丸。就会跟着妈妈去阅读室,听妈妈朗朗上口的《百家姓》,会背了,再写下来,讲讲典故和渊源。午饭后,要跟妈妈一起睡个长长的午觉。睡起了,要喝水,要喝奶,然后就在花园的秋千架上,继续听妈妈讲故事、说话。傍晚了,妈妈要做饭了,两人就去找着小周和小年,大院里再转一圈。有时梅贞会特意让小周和小年带着她们去服务社,两人看着一张纸可以换东西,很是惊奇,小年指着认了几回,居然就认得钱了,被杨行慎笑称“小钱串儿”。经典的是,每次只要买她们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比如辣椒之类,双双都会捂住小周的手,“不要,我们钱少,风刮不来。”依依则配合着刮阵小风,嘟着唇:“呜-呜-呜-,看”然后两手一摊,没有钱啊。简直把服务社的人乐死了,也常常拿东西或钱逗两个小精怪。
杨行慎听了自家姑娘的事迹,也乐哈哈,指着娘仨笑,“娃娃,你叫“柳爱东西”,这两个叫“杨爱钱”,哈哈哈哈。”
到十月时,午后,母女们坐在秋千上晃悠悠。未开尽的绣球,早开的山茶,还有大朵朵的月季,尤其那一面让梅贞种满蔷薇、藤本月季、五星梅的花墙,开得绚烂,又开得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