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拿一个苹果来吃,首先是视觉看见了,然后是触觉感知到了,最后吃在嘴里的味道和闻到的气息,这些看似是你同时感觉到的,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这些都是分开进行的,并由你的记忆综合在一起的,而神识可以同时感知到这一切。
神识的不同和之处除了同时感知到五种感觉之外、就是它可以外放,还可以渗透。你的五感都可以说是被动感知能力,而神识是主动感知能力,它避免了眼、耳、口、鼻、身的被动接收。
神识究竟是如何感知事物的,这一问题是历代说书先生没能说明白的事情,这可能就是语言表达的局限吧!要一个修士对一个凡人说神识是怎么回事,他也确实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就是无法用言语和一个凡人说清楚这件事情!
有了这神奇的神识,修士炼丹炼器就是事半功倍了。修士的真火与神识是十分相似的,唯一不同的是神识是感知力,真火是作用力。神识与真火融为一体,再把这团火放到凡人的身上熊熊燃烧,只要修士不想烧掉凡人身上的任何东西,即使这火烧进凡人的五脏六腑也不会造成任何损伤!如果凡人身上有什么顽疾,只要修士的神识感知力发现了,再有针对性的用真火一烧,那顽疾之根必定去除。
由于这种特性,修士炼丹炼器才显得格外纯粹,同样的药凡人大夫抓来火烧水煮,不仅没有增加药性,反倒损失了不少药性,更不用说增加药的淳萃度和灵性了,而且还使病着吃下了一些驳杂的其它药性。修士用真火熔炼其药之精华,药效出奇的好,纯粹的药性还带有一丝灵性,病人吃下去之后可谓是直捣黄龙。
为什么有的大夫开药需要很多药配合在一起呢?那是因为每一味药都有其特殊的属性,而需要多味药共同作用时就需要多种药搭配在一起,然而每味药材又有其它的药性属性,这种属性如果对该病情不利又需要另一种属性来将其综合或解除时,就需要再配药才来加入其中完成这件事,由于如此原因,或因病情原因,或因药材原因使得药性越来越驳杂。很多人不明其理,误认为药材配的越多就说明这药就会效果越好。
修士炼丹还有一个活炼之法,就是利用修士的神识与真火的可选择性,可以不杀生,不采药,将需要的部分药性和属性单独融化成浆液收走,原物仍然在原地好好的待着,表面看不出任何异常,只是其中的某些物质和属性没有了。不过;过段时间又会生长恢复,当然也可以多保留一些的。
这就是修士的真火,可以熔炼万物,而不是将其烧毁化灰。修士炼丹炼器与凡人的炼铁成钢有相似之处、但:只有一分的相似!其余九分完全不相同。相同的地方在于熔炼,不同的地方是;“炼铁是煅烧,损失其余部分单纯增加密度,不能增加灵性。修士用真火不是煅烧,而是‘培炼’”。培炼也是修士的专业专用名词。培炼可以无损害性的进行,可以增加其灵性和纯粹性,要不;说书的怎么说炼丹师一开炼丹炉的盖子丹药就飞走了呢!
“对其九分不同之处”还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就比如;一块矿石里有土、石、铁、铜、磁石、金、银、化石……等等等等,修士用真火可以将他们分门别类的都萃取,熔炼出来,一样都不会损失,保证其丁是丁、卯是卯,而凡火的普通煅烧熔炼之法必定会损失掉某些东西,或者有些东西混为一潭,无法剔除。
凡火;是不受控制的火,表现是焚毁一切,是热腐灼。受控制的真火可以有选择性的熔炼,可以对一个完整的物体;“利用神识的特性,选择某种、某属、某质、某气息进行熔炼、剔除、萃取或提取而又不损坏其它成分,而原物依然保持完整,有生命的活物不会感到痛苦和丧失生命”,某些特殊的情况或修士的控制之下,甚至连火烧灼的温度都感觉不到。
在炼器方面,神识与真火的结合,可以将某些熔炼难度完全不相同的物质熔炼在一起,尤其是金与木、水与火、火与木、土与水、土与火、火与金、火与冰等等等等,还有就是相互补充弥补缺点的东西,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融为一体的,可是真火就不同了,非常类似于萃取融合,却又不是煅烧,却又能将其融化方便融合。“需要特别强调一下的是,萃取是我所能想到的普通语言表达的极限了,但事实仍然没有说清楚,修士的真火炼化某些东西的特别之处,远远不是用萃取这一词语所能表达清楚的,还请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妹妹多多海涵!”
众人听了“洪石”的讲述之后,顿时陷入了沉思,“欧阳青云”则在一旁奋笔疾书着,倒是“欧阳冬”小眼睛亮晶晶的瞪大了,“心里想着这位“洪石”哥哥好有才华啊!我怎么先前就没看出来呢。
“博老”手里的物件仍然在手指间来回摩挲着,只是动作比起先前慢了许多,心中也在斟酌着言语,在他的修道生涯之中,自从学会了符文和修练一道之后,都是以修士的方式来表达修练之理,就从来没有考虑或是研究过如何用普通的语言来表达修练一道,若是将其当成个故事来讲,只要不追根究底的挖其中的理,他也能说的有模有样,甚至比茶馆里的说书先生说的还动听,还讨人喜欢的,唯一的就是这个道、这个理、实在是不好用普通的语言表达出来!闻得“洪石”的一番言语,不由得眼前一亮,同时也深感佩服!这隐世的家族,专研修道一途,果然是技高一筹啊!这不过八岁的童儿被家族派出来办外事,还真是不简单啊!
“洪石”说完,端起面前的茶正准备润一润嗓子,旁边的“欧阳哥”眼疾手快,就要接过茶碗来。
“洪石”兄弟,我帮你再泡一杯吧,这茶都凉了。
不用不用,要不你给我加点开水吧,温的最好,我要润润嗓子。
好,那行,说着“欧阳哥”就从旁边的一个小巧的烘炉上拎过来一个鹤嘴黑水壶,给“洪石”添了茶水。
“洪石”端过来茶碗,喝了一口,含在嘴里片刻吞了下去,又反复以这种方式喝了两三口之后才放下茶碗。
“欧阳哥”见此,心知这茶应该喝完了,这才上前拿过茶碗,又给“洪石”泡了一杯。
要说在这院子里的凡人之中,领悟最多的应该就数“欧阳灵”了,因为她从小就学习织绣一道,而且绣的是符文、寿数、趋吉避凶的灵绣之道,对各种比文字深奥得多的符文、图腾、祥瑞多有接触,是深有体会的,要是让她把其中任何一个东西说个清楚明白的话,那非得将其写成数千万字之巨的鸿篇巨著不可。她对自己所绣的东西都是用观摩领悟得来的,传授之人首先强调的是心境的“韵养”,所有学此道的凡人都要求心境感悟要高,凡是急性子的人都与此道无缘。所见其物,要观其内外之韵,表、里、虚、瘾、实、形之涵,这种知识是一种隐藏性的知识,要是用语言表达的话,无疑是画蛇添足,因为它多了一道不必要的转化环节,那就是将其深意或者说是真意,转化成文字符号和发音。
有一句话叫作“福至心灵”,如果把第一个字改成符文的“符”就勉强能描述“欧阳灵”此时此刻的心境。当“符至心灵”的时候,就会明白很多东西,知道是怎么回事,知道怎么来怎么去,知道怎么做,知道何因、何缘、何由,甚至知道并做到都可以看成一回事,但唯独要把它说清楚就变成另外一回事了。就算是知道怎么说,但是,话到了嘴边就是怎么说都不合适,怎么表达都不恰当。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真理,仿佛只要一说出口就变了味儿。也许可以把这称之为事物与词语的匹配不恰当吧!也许可以说是听者的理解能力与说话的人所说的言语不匹配吧!也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