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王承恩的一声高喝,让满朝文武,无不侧目惊诧。
兵部尚书之职,已足显尊贵,然东阁大学士之位,更是直通内阁,何况兼任兵部军参处之首辅大臣。
孙承宗此番任命,无异于立于朝堂之巅,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众臣心思各异之时,但见孙承宗身着一品朝服,踏入大殿。
直趋皇极殿中央,面对御座之上的朱由检皇帝,跪地行以大礼。
孙承宗历尽宦海风波,屡起屡落,终至人臣之极。
虽曾因马世龙之祸而辞官,但对权力与朝堂之向往,从未稍减。
今番再度跻身内阁,孙承宗内心激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臣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恭谨参拜陛下。”
朱由检龙颜含笑,缓缓道:
“孙爱卿,朕闻卿才兼文武,谋深虑远,多年来捍卫边疆,安民定国,功不可没。今朕特赐卿兵部尚书之职,兼领东阁大学士,是朕之幸,亦是国家之幸。朕望卿能继续发扬光大,以国事为重,以民生为本,辅朕治理天下,共铸大明之辉煌。”
孙承宗听罢,心潮澎湃,再度叩首,恭谨道:
“陛下圣谕,臣铭记肺腑。臣虽愚鲁,亦知皇恩浩荡,不敢有丝毫懈怠。臣必以死报国,不负陛下厚望,为天下计,为社稷谋,竭忠尽智,以成陛下中兴之业。”
言毕,孙承宗缓缓起身,腰杆挺直,步履沉稳,回到了自己的队列之中。
韩爌等一干重臣含笑而视,并未寒暄。
孙承宗此番重归朝堂,无论昔日恩怨如何,此时此刻,面上的礼数过得去,便已足够。
殿内重归宁静之际,朱由检忽然声音洪亮,清晰地宣布:
“朕今有两大任命,原辽东巡抚袁崇焕,因其才干出众,忠诚可嘉,特擢升为五军参谋府大都督。”
语毕,见殿内诸臣依旧静默,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道:
“另,原稽勋司郎中孙传庭,以其精明能干,谋略过人,任命为辽东经略,总领辽东军政大权。此外,朕亦决定,命韩爌、黄立极两位阁臣,兼任军参处阁臣,共商国是。”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议论之声四起。
袁崇焕其人,在座的大臣们无不知晓,他的威名早已随着辽东的战功传遍朝野。
然而,孙传庭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朝臣来说却是颇为陌生。
他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此番突然被提拔为辽东经略,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连那素来消息灵通的户部尚书黄立极,也是一脸的茫然,对孙传庭的任命感到意外。
黄立极眉头直邹,似乎在努力回想这位孙传庭的来历和政绩,但显然收获甚微。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或是交头接耳,或是面面相觑,都在试图从彼此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关于孙传庭的线索。
有人猜测这是皇帝的深意安排,有人则怀疑孙传庭背后是否有势力支持。
一时间,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各种猜测和推测频出,孙传庭这个名字,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孙传庭?是谁?黄大人是户部尚书,因该知晓吧?”
来宗道眉头紧锁,转头向身旁的黄立极低声问道。
黄立极摇了摇头,面露困惑:
“我也未曾听闻此人之名,看来皇帝此举颇为出人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