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刘叔修仙记 > 浩然正气与孟子,孟舒

浩然正气与孟子,孟舒

从孔府正门出来后,刘叔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上,突然多了一股气,随即,刘叔便很平静的开始检查自己体内的灵气,经过检查,刘叔啥也没发现,于是,刘叔又试着用心去感受,很快,他在心中便感受到了“仁”、“德”和“礼”,这三位一体就形成了一股气,刘叔有些摸不透,就又进入孔府去问孔谦是怎么回事?孔谦知道此事后,整个人都呆了,他有些麻木的说道“你果然是,也肯定是夫子预言的那个刘姓之人,没想到,没想到啊!我们孔府上下,加上儒门十万弟子,皆没有练出的浩然正气,竟被你一个外人给练出了,这要说出去,非得给人笑掉大牙啊!”刘叔闻言忙问“那啥是浩然正气啊?”孔谦摇摇头说道“夫子门下有3000弟子,其中有十人被称作十哲,你以为这只是个简单的称号吗?不是的,是因为只有这十个人,练出了浩然正气。”

刘叔说道“哦?原来如此,我确实听过十哲的大名,这十人是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那么除了这十人外,还有其他人练出了浩然正气吗?”孔谦说道“有,夫子的孙子,师从曾子的——子思。以及受业于子思门人的孟子!”刘叔点头道“看来,我一会应该去拜谒一下这位孟子前辈。”孔谦羡慕的说道“您能练出浩然正气,那就是说明夫子认可了你,儒家认可了你,你是现存唯一的一位真儒。”刘叔闻言嘿嘿一笑,随即就开口道别,孔谦又拉着刘叔道“若是日后孔家有难?”刘叔忙拱手道“定来相助!”孔谦说道“好,若是先生日后有用得着我们孔府或者儒家的,我们绝不会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刘叔点点头,满意的再次离开了孔府正门。

刘叔离开孔府后,就找了一处地方,慢慢感应这股浩然正气,忽然间,他似乎眼前看到了一个三角形的金字塔,最上面的那个生物,他并不认识,随即最上面的便成了龙,其次又变成了其他动物,到了最后,竟成了人类自己,刘叔顿时就明白了,曾经,人类并不是这个世间最顶尖的生物,但是正是靠着仁、德、礼,人类团结在一起,并一次又一次的渡过了无数次将要灭亡的天关,即使到了今天,虽然生物中比人类强大的生物不知有多少,但是人类靠着仁德礼,成功弥补了自己的不足,逆转了金字塔的顺序,刘叔继续感悟,他体内的浩然正气也越来越纯,并且这股浩然正气还在和灵气联合,冲击着自己的瓶颈!刘叔感受着这股浩然正气,他觉得似乎还缺了那么一点点,随后他又为华族感到可惜,曾经,我们把仁德礼高高的举起,并因此进入到盛世之中,如今,我们却为了一点点,小小的利益,把它们踩在脚下,这算不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刘叔感受了一番后,就又去拜访了孔府附近的儒家弟子,而刘叔每去一家,身上的浩然正气便莫名多了一分,刘叔心道看来这些弟子已经接近到浩然正气了,但是却如人仙或者地仙一般,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参悟到大道,而最后似乎又便宜了我。咦,如果地仙之祖是镇元子大仙,那么人仙之祖会不会就是孔夫子呢?似乎是,也应该是,人仙者,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这位夫子曾多次问道于老子,老子也多次指点过孔子,儒学源于上古之巫学,孔子对于易又十分的通晓,所以孔子对于道的理解,肯定是不会比自己差的,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不正是说的儒学吗?信心苦志,终世不移,这不正说的是孔夫子吗?孔夫子临终前说,希望儒学能像泰山一样,一览众山小,并且永远不会消失!

邾县离孔县不算远,拜访了孔府附近的儒生后,刘叔就坐车直奔邾县,邾县是孟轲的故居,孟轲,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乃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也是如今八儒中孟氏之儒的代表,孟子年少时,曾求学于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刘叔也曾拜读过孟子的大作,他觉得孔夫子特别强调人生要立志,夫子曾问子路他们“盍各言尔志?”(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子路就答“我的理想是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我希望能有一辆好车,一身好一点的毛皮衣服,这些我都可以和朋友共用,哪怕是破的也没关系。)子路说完后,又问夫子有什么理想?夫子回道“我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年人能安度晚年,朋友之间能做到相互诚信,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孔夫子觉得人要有志向或者理想,有理想是好的,但很多到了一定年纪,家里老人孩子生病,你光有理想,却拿不出钱来治病,那么这个理想便成了空想。而孟子则根据夫子的这个志向,补充了一个概念,即志是目标,气为动力,也可以称做能量,比如正义就可以称作正能量,所以人不但要有志向、理想,还得有动力,说的通俗点就是你有了理想,便有了方向,那么之后该做什么呢?就是行动,你做就有机会成功,不做,光有理想,即为空谈,白想。在《论语》中,孔夫子特别强调“仁”,差不多有109次,提到了仁,仁者爱人,即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善待别人,夫子还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只这一句话,就可看出夫子对于仁的执念,那就是宁可自己死,也要成全仁德。

孔夫子一生说仁,孟子学会了仁,却又配上一个“义”,孟子曾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所以,孔夫子说“杀身成仁”,孟子就说“舍生取义”,于是,从孟子开始,仁义之道,就成了孔孟之儒的最大的特征,所以孟子有功于夫子的,也有功于儒门,对儒家文化的系统化、完善化,是非常有贡献的,不过,他对于人性的看法,却和夫子是不太一样的,夫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即一开始,人性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随着后天的环境不同,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人们的性格,会逐渐产生巨大的差异!不断的鞭策自己,就会成为君子,不断的放纵自己,就会成为小人,孟子则说人性本善,即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因为没有一个皇帝说我继位后,就是想当一个遗臭万年的皇帝,也没有一个官员说,我做官不想当一个流芳百世的好官,更没有一个百姓说,我生来就为了去做强盗。

儒家讲究君君臣臣这一套,那么,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即“君要像个君,曰仁!臣要像个臣,曰忠!父要像个父,曰慈!子要像个子,曰孝!那么,如果君不仁,则可以臣不忠,如果父不慈,可以子不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而这个思想,也是由孟子说出来的,孟子说“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所以,儒家根本上,是提倡君臣、父子间的对等,这和刘叔之前的理解完全不同,当然了,这也是刘叔去往孔府后,经过对话、交流,才明白了这个真相,至于为何刘叔先前会误解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因为刘叔他们离那个儒家初开之时,太过久远,并且已经远到,如今的一些儒生也并不懂君君臣臣的真实含义,而是为了一己私欲开始谬改《论语》中的很多句子!这也是真儒和假儒之间的最大区别,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不愿去刨根问底,或者因天赋不许,或者因时代久远,词义改变,他们只能专营某一点,最终无法如刘叔一般,修炼出浩然正气!

这位孟子对孔夫子一直是备极尊崇,他在《公孙丑》上曾说“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后来,他师从夫子孙子子思的门人,并学有所成后,

便准备效仿夫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孟子第一个到的是齐国,到时是齐威王在位,齐威王初好淫乐,委政于卿大夫,致使朝政荒怠,诸侯并侵,后来他听从邹忌的劝诫,欲立志图强,之后,他先后任邹忌、田婴为相,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开始虚心纳谏,国力也渐渐增强,随后,齐国在马陵之战中以围魏救赵之计,大败当时的军事强国魏国,并在此战中,杀了魏过名将——庞涓。此外,齐威王又在国都临淄稷门外广置学馆,招揽文士,议论政治,倡导仁义,这也是孟子为何要去往齐国的原因,不过,齐威王与魏惠王前些年,刚在徐州会盟,互相称王,这在礼法上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当时周天子尚在,所以孟子去往齐国后,并没有受到重视,加之当时齐国的将军——匡章正背着“不孝”的坏名声,而孟子却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所以不少人在旁诟病孟子,孟子却对齐威王说匡章乃可用大才,再说父不慈,子便可以不孝。

孟子见齐威王不接纳自己“仁政无敌”的主张,便离了齐国,去往了宋国,而宋国当时,也如当年曲沃代翼一般,发生了戴氏(旁支)取宋的夺位之事,宋剔成君——子罕通过欺骗宋桓侯,从而渐渐掌握了宋国的实际大权,之后,便篡夺了宋国的君位,而他的弟弟宋康王则以武力,最终取得了宋国的君主之位,宋剔成君则只能逃至齐国。孟子在宋国期间,正巧碰到了欲去往楚国的滕国世子——滕文公,滕文公向孟子讨教治国之道,孟子说您只要好好地学习先王,就可以把滕国治理好,后来滕文公继位后,多次派人来向孟子请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逍遥镇乾坤魔法之源探险生存焚凡逆境破茧,我为她的守护蛊仙常有新桃换旧幅骑士遥远的记忆综武从帮钟万仇照顾妻儿开始太古猪妖,炼体大肌霸轩辕大陆之李白异界:魔王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