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熙九年(413年),六月。
正值土断轰轰烈烈的开展之际,伐蜀大军沿着湍急的长江天堑,经过数月的逆流而上,终于抵达了白帝城。
甫一到达,朱龄石便赶忙召集随军出战将佐举行战前军事会议。
但只见将军从胸前郑重的取出一物,众将看的仔细,此物正是刘裕授予他的锦囊。
朱龄石在众目睽睽之下,小心翼翼的将之打开,但见上面密函之上歪七扭八的写着数行大字。
“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从中水取广汉,老弱乘高舰十馀,从内水向黄虎。”
见字如面,朱龄石看后,哈哈大笑,也不他怪笑的那般阳光灿烂,这宛如考试即将结束之时,监考老师偷偷送来了小抄。
伐蜀这场测试,有军神刘裕的标准答案,朱龄石想考不及格都难。
…………
刘裕为了这位得意门生真是操碎了心。
首先,这招锦囊妙计,很好的起到保密的效果,因为晋军自己一直到白帝城都不知循何道进军,更何况敌军。
其次,朱龄石虽然跟随自己多年已可独当一面,是他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但终究年岁不过三十三的小将,在一众宿将面前仍会被轻视。
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在临考之前将答案公之于众,诸将可能会不服朱龄石,但却不敢不听自己之言。
众将既然已经得知了标准答案,战术执行方面也没必要动脑子,只需照搬照抄即可:
朱龄石、刘钟等将率伐蜀主力沿外水而上直取成都;
臧熹、朱林等将率偏师沿着中水取广汉;
剩下的羸弱残兵,则乘十余艘高舰,大张旗鼓的沿内水而向黄虎进发。
伐蜀之计看似简单,但朱龄石深知该计划可不是拍脑门定下的,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细细推敲便不难的出,其中深奥的军事博弈令人叹服。
此计关乎成败,军神刘裕看似举重若轻,可处处精心擘画。
刘裕虽然在战略上藐视谯纵,但在战术上从未大意过。
益州虽身处盆地,但胜在位置险要,否则也不会有当年三国鼎立的蜀国。
现如今谯蜀霸占此地,虽说没有当年蜀汉之强盛,但依然依据地形,数次打退晋兵的围剿。
朱龄石身为刘裕的参军,在其出发之前,刘裕便为其开过小灶,接受他的秘密点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古入蜀者腹地者,唯有取其水道。而蜀之三江,无外乎外水岷江,中水涪江,内水沱江。
如此地形,也就产生了三条攻伐路线。
大将刘敬宣往年尝试借内水出黄虎,却无功而退。
攻取内水是此失败的尝试,按照常理来说,此条计划已然被否定。
然,兵者,诡道也。
军事家之间的博弈不能按照常理推敲。
谯蜀智囊团深知真正的对手乃是可怕的刘裕,这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他们猜测刘裕不会像一般人一样知难而退,因此深信晋军主力依旧会沿着内水发动进攻。
可军神终究是军神,既然谯蜀能够想到这一点,刘裕岂会想不到,他的军事谋略总是会高出对方很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