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隋文帝下诏建四海神庙祭四海,在广州南海建南海神祠,而火神祝融也正式被尊任为南海神庙供奉的“海神”。
隋文帝封禅的是中岳嵩山。以长安洛阳两京推算,这时期的皇帝祭祀山岳多在中岳嵩山,或者西岳华山,山下有庙,且两京里有五岳庙。只是平南一战,隋文帝杨坚或者晋王杨广可能到了南岳衡山。
南岳,南岳衡山,祭祀南海。据唐宋以后的史料记载,自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之后,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诏定江南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其他四岳没变,从此成为定制。
虽然周代以后有“五岳”之说,但由于王朝更迭,疆域频繁变化,五岳具体所指也经常变化。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才对名山大川较翔实地总结了自五帝至秦代的演变过程:
夏商周国都都在黄河与洛水之间,所以嵩山为中岳,其他四岳各随其方,四渎都在山东。至秦称帝,建都咸阳时则五岳、四渎均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不可胜纪。及秦并天下后,才有了明确规定:
自河南省崤山以东为名山五,即嵩山、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大川二,即济水和淮河。
综上,汉之前五岳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同。周建都于丰、镐,以华山为中岳:
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又以嵩山为中岳,华山为西岳。
至汉武帝时,才正式创立五岳制度,并登礼天柱山封为南岳。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汉武帝南巡登天柱山,见景奇特,封为小南岳,自此名冠江淮。据《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很显然汉代是参考了《尚书》的提法。
隋文帝杨坚统统一南北朝后,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诏定: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
因疆土又向南推移了。
北岳恒山在汉、唐、宋时,皆在山阳的河北曲阳登礼。至金、元、明、清诸代均建都于北京,曲阳之山在京城之南,与北岳名称不符。而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山阴的山西浑源,恰在京城之北。所以,明代称浑源恒为北岳,但因路途遥远,祭祀仍在曲阳。
此为后话,五岳却因历朝历代疆域而变化过。至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封禅南岳衡山,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于南海的广州古港修建南海神庙,祭祀火神祝融。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东庙,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供奉南海神祝融。
庙宇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两侧有廊庑;西南章丘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时期即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
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在对外交通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也是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
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碑刻,故有“南方碑林”之称。每年农历三月在此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波罗诞”。
这里,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广州的起点。而瓷器,也因海上丝路而在出口贸易比重里超过丝绸。
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隋文帝的独孤皇后独孤皇后把首饰和宴服一套赐给冼夫人。
冼夫人把这些赐物一同盛在金箧里,同梁朝、陈朝的赐物各藏在一个仓库里。
每年她都会召开大会,把梁、陈、隋三朝朝廷的赐赠物品都陈列于大堂上,给来参会的各位官员、将领、酋长以及冯氏族人看,告诫族人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即,我经历了梁、陈、隋三朝,皆用一颗忠心做事,现在三朝的赏赐都在这里,这就是我得到的回报。你们要牢记我的话,对朝廷要忠心耿耿。
隋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初,冼夫人病重,病危之时,她迅速安抚一起土著叛乱事件。当月十八日,冼夫人病逝,享年90岁。隋文帝听闻冼夫人去世,“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冼夫人历经三朝,经营岭南70余年,90岁仍威震南疆,可谓传奇。冼夫人去世后,她留下的血脉仍然对中国古代的大一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冼夫人去世19年后,也就是唐朝武德四年,冼夫人之孙冯盎率岭南20州归附唐朝,使得李唐王朝和平收复岭南诸郡,避免了一场大战,意义重大。那是隋朝亡国之后,冯盎等人便又回了岭南,召集旧部,继续做本地首领。
话说,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番禺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岭南地区各族首领多起兵响应他,于是王仲宣率军包围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