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钟生的长子韩知祥是在篱笆屋里出生的,知祥不到一岁的时候,篱笆屋已经成了危房,需要拆除,学校安排他们搬到蘑菇窖去住。蘑菇窖是度荒时期学校用来种蘑菇的地方,是个半地下的红砖房,屋内的地面也铺了红砖,但是凹凸不平,门窗破损也比较严重。韩钟生和陈若晴捡了些木条和塑料布把门窗加固了一下,又用碎砖头和沙土把屋里的地面垫得平整了一些,就急急忙忙地搬了进去。
蘑菇窖的窗户又矮又小,采光通风都不好,屋里常年潮湿阴冷,唯一的优点就是比原先的篱笆房宽敞了许多。韩钟生用布帘在蘑菇窖里为岳母隔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这样大家都方便了一些。
这一年陈若晴的姑姑从山西来看望他们。别看陈若晴身材娇小,她的姑姑却是高高大大,而且皮肤黝黑,手上满是老茧,一看就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但是从她浓密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和端正的五官可以看出年轻时一定是个漂亮的姑娘。
陈若晴听母亲讲过姑姑的事情。姑姑当年爱上了同村一个穷人家的小伙子,但是地主家的姑娘要嫁给穷小子,家里和亲戚们都不能接受。所以父母坚决反对他们的婚事。无奈之下姑姑和姑父一起私奔了。当时家里唯一能够理解她的就只有大哥和大嫂,也就是陈若晴的父母。两年后姑姑来信告诉大哥,她们跑到了山西,在一个煤矿做工。来信的目的是给大哥报个平安,免得大哥大嫂惦念。为了避免家里派人去抓她,让大哥大嫂给她保密。之后,他们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土改后不久,陈若晴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姑姑曾回家吊唁。姑嫂二人彻夜长谈互诉苦衷。姑姑感叹哥哥生死未卜,渺无音讯,嫂子一个人带着孩子艰难度日。嫂子心疼姑姑为了生活,干着男人干的活,吃着男人都难以承受的苦。两个苦命的女人心心相惜,感情更近了一步。
姑姑看上去粗枝大叶,却是个善良细心的人。
她看到若晴一家的困境想起了自己当初那段艰难的日子,心里非常同情。住在天津的这些日子里,每天都忙个不停,帮着嫂子和侄女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把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利利索索的。回山西后没多长时间就托人带来100块银元送给了陈若晴。姑姑在信中说,她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找到了工作,家里的生活已经不困难了,这些钱是想当初离家出走时带出来的,为了以备不时之需,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用,现在看来也不需要了,所以送给侄女希望能够帮她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
这100块银元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是韩钟生一家的救命稻草,也是他们家的“第一桶金”。陈若晴到银行按时价把银元换成了人民币,给家里添置了一个五斗柜和一张桌子,家里总算有像样的家具,生活也不再那么拮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