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兴平二年(耶稣公元195年)的一天,献帝刘协与众大臣看完竹简上记载的这次战争,无不感慨万千。
商朝的这段历史早就随着朝代更替,湮没于历史风尘中。
即使是商朝几百年后的东周时期,出土的商朝的石鼓文、甲骨文也没人能看明白,何况是与商朝相距一千多年的东汉末年。
汉献帝刘协与众大臣只能大概明白这是很久远的一场战争。
祖上那么强,可是作为炎黄子孙的他们,却只能看着朝政江河日下,甚至面临末世危机,他们怎么能不痛心疾首。
现在正是寒冬腊月,献帝刘协与众大臣完全靠着各地上贡来的粮食过活。
可是这些粮食毕竟有限,各地官员上贡粮食完全是为了混个官职,一旦得逞,就对洛阳朝廷不管不顾。
外面寒风呼啸,献帝刘协与众大臣挤在一处,看完奏章后就一边咒骂,一边把奏章往火堆里扔。
“各地官员只想着利用朝廷,供奉的钱粮却越来越少,近来甚至断供。”
这样艰苦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始终没个头,献帝刘协与众大臣谈起这些就愁眉不展。
献帝刘协与众大臣逐渐失去了希望,只等着饿死或者冻死。
在河北的袁绍,虽说也是一向忠于大汉朝,但对于献帝刘协却总是看不惯。
当初董卓想废掉汉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为帝,袁绍就当场翻脸,差点和董卓在朝堂上动手。
后来袁绍更是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想与献帝刘协的朝廷彻底分道扬镳。
如果刘虞同意,就会出现两个大汉朝廷,东汉末年的历史只怕要改写。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幽州牧刘虞和汉少帝刘辩早就遇害,献帝也历经磨难,刘协再怎么说,也是大汉朝正经皇帝。
袁绍动了恻隐之心,想把献帝刘协接到身边供奉。
“献帝刘协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现在正值寒冬腊月,万一他们冻饿而死,我等身为大汉臣民,岂不成千古罪人!”
袁绍已经忘记了他与献帝刘协的过节。
“把皇帝迎接到我们这里,正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今后可以名正言顺地一统天下!更可以名正言顺地号令野心勃勃的曹操!”
袁绍的监军,谋士沮授极力赞成袁绍奉迎天子的主张。
看见袁绍露出赞许的目光,谋士沮授更是一鼓作气提出反对诸子分立,三年疲曹的战略。
袁绍的脸色逐渐阴沉下来,谋士沮授却仍然侃侃而谈。
“罢了,你不要再说了,当初你提出要接曹操的家眷到这里,结果让曹兄对我起了疑心,你居然还要我对付孟德兄,你到底是何居心?还嫌天下不够乱吗?”
正是在监军沮授的指挥下,袁绍势力逐步扩张到青州、并州、幽州,大有统一河北之势。
可是袁绍对于一统天下并不感兴趣。
看见监军沮授不停侮辱曹操,袁绍终于忍无可忍。
“沮授指挥军队以来,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现在还想迎接献帝刘协到此处,此举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粮,而且有皇帝在身边,早晚得请安。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监军沮授此举怕是有异心!”
谋士郭图和大将淳于琼等极力反对将献帝刘协接到河北。
他们从各个方面给袁绍算账,钱粮得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得花费多少,各诸侯的疑心等等,从各方面来算,都是吃力不讨好。
而且献帝刘协本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弄不好里应外合,鹊巢鸠占,到时候就有的热闹了。
袁绍本来只是同情献帝刘协的处境,此时听见众人如此说,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监军沮授劳苦功高,暂且修养一段时间,散会吧!”
袁绍暂停了沮授的监军之职。
本来沮授的才华完全不输给后来崛起的诸葛亮,如果袁绍一直重用他,完全可以在群雄未崛起之际,一统天下。
这一年正是群雄崛起的关键一年。
“报!朝廷来诏书!”
“念!”
刚刚击败吕布,在兖州叛乱中站稳脚跟的曹操闻讯大喜。
“曹孟德兖州平叛,劳苦功高,特封兖州牧……”
“谢主隆恩!”
曹操重重地跪拜于地。
效忠朝廷,为朝廷立功,留忠名于青史,是曹操自小就立下的志向。
可是曹操此刻却感慨万分。
这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画面吗?
自己梦寐以求的是如霍去病那样,封狼居胥,而不是用同胞的血为自己加官进爵。
可是如果自己不能杀伐果断,一统天下,整个大汉臣民都会走向灭绝。
自己只有效仿秦国改革,才能匡扶汉室。
秦朝崇尚法家,历代都说秦朝残暴,但秦朝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废除刑讯逼供的朝代,秦法规定,刑讯逼供不合法,不予承认,禁止刑讯逼供。
只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经世致用的食货学家才能挽救万民于倒悬,而不是虚伪的清流派。
曹操被朝廷封为兖州牧的同时,也被封为司隶校尉,也就是都城洛阳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原来当初献帝刘协的军队在曹阳被打败,准备乘船顺黄河往东走。侍中太史令王立说:“自从去年春天金星(“太白”)在牛斗之间犯镇星,过银河(“天津”),现在火星(“荧惑”)又逆行银河北,不要再犯天象了。”于是皇帝选择不走黄河,而是从轵关往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