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王立又多次对皇帝说:“天命有来有去,五行有盛有衰,代替火的是土,代替汉的会是魏,能够安定天下的,是曹姓。只能委任姓曹的人做大官。”
于是献帝刘协就封曹操为兖州牧和司隶校尉。
曹操一向忠于大汉朝,虽说被朝廷看重,被加官进爵,但听说这些事后,立刻派人警告他不要胡言乱语。
“我曹操终生不背汉,王立小人耳!”
曹操虽说因为王立得了不少好处,但还是气的不行。
太史令王立火眼金睛,慧眼识英雄,可是曹操不吃这一套。
这一年曹操和吕布从春一直打到冬,终于把吕布从兖州赶跑,逼的他投奔徐州牧刘备去了。
现在曹操正指挥大军围攻雍丘。
张邈,这个少年的知己,昔日的主公,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依附于他。
曹操远征陶谦的时候,差点把家眷托付于他。
曹操对张邈的信任远超任何人,甚至远超对袁绍的信任。
可是正是这个张邈,给了曹操最致命一击。
他居然联合吕布、陈宫反叛,让自己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曹操知道这个张邈是个正人君子,当初他支持自己,也是因为看重自己忠君爱国。
可是自从手下青州军瞒着自己屠戮徐州之后,这个张邈不分青红皂白,不理会自己的辩解,跟着吕布、陈宫和自己死磕到底。
现在他更是命令他的弟弟张超带兵固守雍丘,为了让他弟弟张超死战到底,他甚至把自己的家眷都留在雍丘,自己一个人随着吕布投奔徐州牧刘备。
“把家眷留在雍丘是何意?难不成想与那刘备里应外合,反攻兖州?”
一想起吕布的勇武,曹操不禁忐忑不安。
以前打仗,从来都是一战定乾坤,可是这个吕布却越挫越勇,和自己整整打了一年。
自己用计无数,可是吕布总是像打不死的小强,屡败屡战,神勇无敌。
想起这年春天,自己带兵袭击定陶,曹操心心有余悸。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定陶县。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的范蠡,就在此定居经商,死后葬于陶,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定陶有一条连接泗水、济水,沟通淮河和黄河的河道,因此这里不仅是中原经济大都会和军事战略要地,而且曾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诞生和吸引了大批圣贤,比如:道家老子、庄子,儒家三冉等等。
定陶此时还被称为济阴郡,济阴郡太守吴资带兵死守,曹操大军始终未能攻下。
这时的兖州包括山阳郡、东郡、泰山郡、陈留郡、济阴郡、东平国、济北国、任城国等五郡和三个封国。
拿不下济阴郡,兖州版图就不完整。
此时曹操的一位顶尖谋士毛玠,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让曹操眼睛一亮。
这个毛玠担任曹操的幕府功曹,负责考察官吏、人事任命和政务评议。
毛玠年轻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
他本想到荆州躲避战乱,尚未到达,听说刘表昏聩无能,于是改往鲁阳县。曹操治理兖州,征召他为治中从事。
自从毛玠来到曹操手下任职,曹操周围迅速聚拢了一大批得力干将。
可以说曹操能成为治世之能臣,毛玠的功劳首屈一指。
毛玠重视对干部的培养考察,凡是选拔干部,总是派大批谏议大夫去考察巡视。
谏议大夫是秦朝设置的一个官职,专掌议论,到西汉废弃,东汉又重新设置谏议大夫官职。
毛玠重视谏议大夫的作用,那些落第的秀才,一肚子委屈正没处释放,正好让他们去各处监督考察。
“宏观要稳定,微观要革命!”
这是毛玠的口头禅。
“这段时间忙于和吕布打仗,居然忘了朝贡天子,唉!我真是不忠!”
曹操自责的同时也开始谋划奉迎天子。
“主公不可!奉迎天子代价巨大,充满风险,甚至引火烧身,吃力不讨好!”
面对手下的纷纷劝阻,曹操牙一咬:“我意已决,待打下济阴郡、雍丘之后,就奉迎天子!”
面对曹操的一意孤行,手下只好叹息一声。
奉迎天子,只会招来各种非议,干的好是权臣,干的不好是奸臣,几乎没一点好处。
可曹操自从定下决心奉迎天子之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了。
“终于可以实践为大汉朝鞠躬尽瘁的理想了!”
“非议怕什么?没人敢奉迎天子,我就不怕!”
“我家族世代深受皇恩,天子在我身边,我不会让他再受任何苦!我还要把女儿嫁给他!”
正是曹操力排众议,反对袁绍立刘虞为帝,才避免出现两个朝廷并立的局面,要知道袁绍对于曹操而言,可是后台大老板,反对袁绍可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甚至会断送前途。
对于献帝刘协,曹操重情重义。
曹操愈战愈勇,从兖州叛乱的颓势中再次振作,并立志要做献帝刘协的第一大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