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曹操和刘备情深义重,东汉朝廷那边依然在风雨飘摇。
汉献帝建安元年(耶稣196年),曹操攻下许(今河南许昌)以后,就与众谋士商定迎接献帝。
曹操手下的两个谋士毛玠和荀彧都建议曹操:“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大将曹洪担负起迎接汉献帝的任务。
曹操和刘备一道为曹洪送别。
“子廉定要保证皇上的安全,不可有丝毫纰漏,天下安危在此一举!”
曹洪对于刘备的再三叮嘱,自然是放在心上,也郑重地做出保证。
“有我在,就会保证皇帝陛下的安全,玄德公尽管放心!”
“我这位从弟一向一诺千金,所以我才放心地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曹操安慰刘备道。
曹洪曾经不顾自身安危,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救出曹操,曹操对于这个从弟是一百个放心。
没想到曹洪带兵还没有抵达洛阳,就被董承挡住河道渡口,挡了回来。
献帝刘协本来是兴冲冲地出洛阳,但董承一句话让他如五雷轰顶,万念俱灰。
“陛下难道忘了董卓、李傕、郭汜之乱?”
献帝刘协本来是饥一顿饱一顿,正盼着能到曹操那吃好喝好,没想到董承这个倔老头死活不同意。
回到洛阳的破旧皇宫里,一群大臣继续撕扯奏章,当做柴火,来煮野菜米粥。
大臣杨奉、韩暹、董承等照例又是赤手空拳打成一团。
这几个人天天见面就是吵架,吵不过就动手。
一天打下来,这些大臣身上的衣服比乞丐还要破烂。
幸亏曹操不时送来一些吃的穿的,他们才不至于饿死、冻死。
可即使如此狼狈,大臣董承依然死活不同意投奔曹操。
议郎董昭则坚定地支持曹操,认为曹操是天下英雄,绝不会像董卓、李傕、郭汜那样作乱朝政。
事实上议郎董昭早就和曹操有书信往来,商量好如何对付这些冥顽不灵的大臣。
曹操此时兵强马壮,更有刘关张三人支持,拿下洛阳本易如反掌,可是曹操不想草率行事。
朝中就数杨奉势力最大,但杨奉出身于黄巾起义队伍里的白波军,因此被众人看不起。
但因为杨奉护送汉献帝刘协东归洛阳有功,被封为车骑将军,屯兵于梁县。
董承等大臣没少挨杨奉的拳头,但杨奉也没少挨骂。
议郎董昭和曹操商量好,就从杨奉这里入手,分化朝廷中的反对势力。
曹操故意给杨奉来信,说自己愿为杨奉外援,为杨奉撑腰打气,并说杨奉有兵,曹操有粮,正好互通有无。
杨奉看到曹操的来信,大喜过望,这个时候的他正被众大臣孤立,正需要强有力的外援。
因此杨奉立刻表奏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献帝刘协心知肚明,大笔一挥,立马同意。
这个时候只有曹操还在不停进贡,其它诸侯早把朝廷忘诸脑后。
曹操不但每年每月坚持进贡,而且表奏中言辞恳切,毫无冒犯之举。
朝廷中肯定曹操的有献帝刘协和议郎董昭及杨奉等人,反对曹操的有董承、韩暹、张杨等。
这两派天天辩论吵架,谁也说服不了谁。
议郎董昭故意挑拨离间韩暹、张杨等和董承之间的关系。
韩暹、张杨等对董承也是越来越不满,在董昭的挑拨离间下,终于失口说要杀了这个倔老头。
曹操也及时给董承写信,除了恭维一番外,更是信誓旦旦说要保护他,不然别人动他一根毫毛。
董承心想曹操再不好,也比这两个混蛋强许多,不如召曹操进京保护自己和皇上。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带兵入洛阳。
一看见献帝刘协,曹操一愣之后,顿时热泪盈眶,扑通一下重重跪倒在地。
刘备更是叩头如捣蒜,额头上鲜血直流,却呜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此时的大汉天子,面黄肌瘦,衣衫破烂,饿的就剩一副骨头架子,比乞丐还要狼狈。
曹操抱着献帝刘协嚎啕大哭。
在曹操的心目中,大汉天子应该威仪天下,可是现在朝政破败,天子这副摸样,让曹操不禁心如刀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