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宣明曜心中最不确定的,还是此刻纪晟的心到底是否倒向自己这边。
其实他的话是说得通的。
上一世,纪晟便是在入朝为官后没多久便主动辞官了,按照时间推算,正好是在下两江前不久。
而后他虽然在皇都住了一些时日,但很快便云游修行去了,几乎等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皇亲贵胄身份。
若说对朝堂失望,对圣上失望,也对得上。
这一世,因着静一上师的那封信,他多留了一些时日,遇到了两江巡察这件事。
而两江巡察这一路上,他一直在观察,观察自己是否是静一上师口中的那个变化。
一切都说得通,但宣明曜心中还是有疑问。
“表哥似乎对这一切接受得有些太快了?倒是让本王有些意外了。”
她从不怀疑这个时代下男子天然对女子的恶意。
女子为帝,这是与亘古以来所倡导的男子为尊的思想,是彻底相悖的。
经史子集也好,史册传记也罢,他们都在传颂男人的功德。
宣明曜有时翻阅书册,都有一种荒谬之感。
身为男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歌颂,被褒奖,甚至连孝顺父母、兄友弟恭这等最基础不过的德行,都可以被记录传颂。
虽然被冠以百行之本,众善之初的所谓名头,但这些东西,女子难道没有吗?
她们当然有,而且做得比男子好千倍万倍。
她们不光孝顺自己的父母,友爱自己的手足,更要在出嫁后恭谨侍奉公婆,关怀夫家的弟妹,稍有不足便会被冠以逆德之罪。
男子多情谓之风流,女子多爱谓之淫。
男子言语锋利谓之三寸不烂之舌,女子便是多说一个字都有可能被冠上口多言的七出罪名。
可即便她们做到了极致,做到了比男子好千倍万倍,史册之上也永远是吝于留下她们的只言片语。
人们总说,这世上天纵奇才的男子多不胜数,女子却只寥寥几个。
殊不知,女子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站上那页史册的机会。
他们连女子比其多说一句话都要大加抨击,更何况被一个女人压在头上,彻底成为主宰他们命运的人?
元景接受这一切,是因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因为他身居太子之位日日战战兢兢,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他自己继续坐这个太子,不是死于手足相残,便是落败于父皇的猜忌之下,甚至有可能,他会随时被陈家背刺。
母后接受这一切,是因为元景已经做出了选择,而她权衡利弊,认为无论自己还是元景登上那个位子,于她而言都是一般。
同样,她也有同为女子对那份可能的期许,但宣明曜想,这份期许并不是促使她做出这个决定的最重要原因。
若是元景这个太子之位坐得安稳,他会如此轻易接受自己想要争夺那个位置的想法吗?
若是没有纪容卿的存在让母后看清了父皇的凉薄,没有元景受伤所导致的那一系列变故,母后会坚定不移站在自己身边么?
宣明曜从不去想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如今的结果,是元景愿意支持她,母后也愿意支持她。
这是自己的血缘至亲,都要经过数年的辗转思考,才能做出最后那个决定。
而像元颖和裴九安,他们或是和自己一同长大,早已情逾至亲,或是跟自己同历生死,方才给出了那份忠心。
纪晟,为何会如此轻易就接受?
“坐在那个位子上的是男是女根本无所谓,甚至是不是宣家人,也根本无所谓。”
纪晟的话,很疯狂,但他的眼神却很平静。
“比起一个昏庸无度只一心想着粉饰太平的男人,我倒觉得,一个杀伐果断,仁义与霸道并存的女人,才是更适合这天下的主人。”
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