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书生若有所悟,微微一笑道:“原来如此!”
随即清了清嗓子,道:“所谓‘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所谓‘三端’,指的是文士的笔端、武士的剑端,以及辩士的舌端。”
赵承志点了点头,转即追问道:“这‘银钩’是什么?难不成是一种武器?”
那书生摇头大笑道:“非也!非也!这‘银钩’乃是比况,喻指遒媚刚劲的书法。唐朝杜甫《陈拾遗故宅》诗云: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赵承志道:“原来‘银钩’是指书法!不过,若是看作一种武器,亦未尝不可。”
那书生懒得理睬,继续念道:“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念一节,便耐心地解释一节。
赵承志道:“以上所言,看似是讲书法,实则是讲剑法,不过却是铺垫。”
那书生又念道:“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丶[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赵承志听到此处,登时精神大振,连连击掌大笑道:“妙哉!妙哉!此处所言,是不折不扣的剑法!”
此刻,那书生对赵承志的疯言疯语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却又故意问道:“不知你有何高见?”
赵承志道:“你瞧!此处,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一[横]’是剑形剑名,亦可称之为‘横剑’,‘千里阵云’是剑势剑意,‘隐隐然其实有形’是剑义剑理……”一番话说得煞有其事。
那书生哭笑不得:“这,这……呵呵,你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赵承志以为那书生夸赞他,道:“多谢恩公赏识!”
转即眉头一蹙,道:“恩公,我心中有一事不明。恕我直言,卫夫人《笔阵图》中七条笔阵出入斩斫云云,固然言简义丰,但玄之又玄,着实令人费解。”
那书生反问道:“如何费解?”
赵承志道:“比如,此处‘丶[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是何等语?‘点’画为何非要写成石头之状,别的难道不行么?再者,世间石头千奇百怪,形状不一,如何做到统一?而石头为何定要坠自高峰,别处难道不可么?那坠石一磕便崩,其质地究竟是软还是硬?”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
那书生不知如何答复,一时语噎。
赵承志道:“怎么?恩公,你不肯教我么?”情急之下,双手五指变爪,去抓那书生。
那书生适才尝过苦头,知晓赵承志的厉害,是以连连往后躲避,忙道:“教!教!我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蹙眉苦思一阵,道:“所谓‘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其实是喻物,是比况。窃以为,卫夫人此举重在启蒙开悟,引导习书之人借外物形质领悟其中寓意。
“每作一笔‘点’画,均以高峰坠石为规矩,做到形神皆备。如此一来,所作之‘点’,方有千钧之力、万丈之势。至于那石头究竟形状如何,质地是否坚硬,是否一磕便崩,倒属其次了。”
赵承志连连点头,转即又问:“高峰坠石、陆断犀象、百钧弩发、崩浪雷奔、劲弩筋节,这五句所言之物毕竟可触可见,尚能理喻。而千里阵云、万岁枯藤,却是何等语?放眼天下,有几人见识过此物此象?若是不可得见,如何凭空体悟其中寓意?”
那书生不住挠头,苦笑道:“这个,这个,呵呵,当真难到我了!恕我一时无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