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媺娖在省交界的客栈里用热水热饭,段献珠张家玉张河去住大通铺,朱媺娖因为男女大防问题和锦瑟一起睡在马车上。
“唉……”
朱媺娖拉伸自己脊柱骨骼,发出“咯咯”的声音。
“早点睡吧锦瑟。”这两天在临城也算是休养生息,她和锦瑟的气色也好了许多。
“是,公子。”锦瑟躺在被褥里。
“今晚来得那些人不是凡人,要注意一下。”朱媺娖叮嘱道。
今晚也来了一队人住宿,好像也是要去山东。领头的看起来颇有气度,说话行事很客气,口音听上去官话很好。
自己爹的臣子?朱媺娖不可能认识对方,但张家玉不认识他,他看起来也不认识张家玉。
朱媺娖闭着眼睛听着附近的动静,思考来人会是谁。
可能只是一晚的缘分,明早就要分道扬镳,但朱媺娖还是觉得要谨慎为先。
对方姓杨,嗯,姓杨,左右都称呼对方为杨先生。
杨、阳、羊……念着念着朱媺娖差点儿睡着了。
不会是杨玉林吧,迷迷糊糊即将进入梦乡之际朱媺娖反应过来。
杨玉林何许人也?原明朝潼关兵备道,河北盐城人,顺朝户政府尚书(侍郎?)。山海关之战后来到山东参加赵应元青州抗清活动,后被清军杀害。
朱媺娖惊醒过来,对对方感觉有些棘手,如果是贰臣,现在不是在北京城的时候,有空随地洒一把生石灰杀了完事。
但是杨玉林嘛,还是当不存在,反正他是去青州,朱媺娖是去济宁。
道不同不相为谋,就连段献珠,朱媺娖都不敢担保百分之百安全忠诚。
算了,睡吧,至少这位……还愿意抗清。朱媺娖在心里念叨着沉入梦乡。
五月初八的清晨,朱媺娖照常给自己的爱马添些豆子,再打水洗脸洗漱。
“杨先生好。”这是张家玉和对方打招呼。
“听口音张先生不像北方人啊。”杨玉林和张家玉寒暄。
“我是广东人,打算经过山东浮海南下。”张家玉含笑说道,这是朱媺娖对好的口径,还不到明牌的时候。
“杨先生呢?”张家玉反问。
“现在兵荒马乱的,我打算去山东投靠亲戚。”杨玉林也不会直说,现在各地反顺运动风起云涌,他也不敢说明自己的身份。
“唉,现在这种情况,别说山东,恐怕天南海北都无一寸安宁之所。”张家玉不禁长叹。
想想嘉定、想想山东于七起义、想想惨不忍睹的屠杀,张家玉心痛无比。
萍水相逢最忌交浅言深,张家玉这么说杨玉林也不敢乱回什么,草草扯开话题两队人也就此分手。
一个东去,一个则走东南。
“那人可能是杨玉林。”分别以后,朱媺娖对张家玉说出自己的猜想。
“谁?”他不知道杨玉林是谁。
朱媺娖浅浅说了几句杨玉林的履历,补充道:“这只是猜测,我也不能确定是不是,只是这不重要,咱们的目的地和他们不一样。”